原标题:【决胜“十四五” 迈上新台阶】荒地变“薯田” 宣威市热水镇红薯产业奏响增收新乐章
昔日闲置荒地,如今绿意盎然。2023年,宣威市热水镇通过招商引资、盘活资源、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将得德村四方地耕地流出整改提质增效,将其500亩耕地流转薯之源家庭农场发展产业。依托高海拔地理优势与“订单农业”模式,这片曾经的“沉睡土地”焕发勃勃生机,不仅实现了红薯丰产丰收,更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时下,得德村委会四方地村的红薯基地里一派繁忙的采收景象。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铁犁翻耕之处,一个个饱满圆润的红薯破土而出;十余名工人紧随其后,熟练地拾捡新鲜红薯,准备统一运往仓库待售。得益于2060米高海拔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天然优势,这里种出的红薯淀粉含量高、口感香甜,病虫害更少,品质更高。这片曾经的荒地,正用沉甸甸的收成回馈着每一分耕耘。

宣威市薯之源家庭农场负责人李仕飞:“这片地四面环山,又不缺水,气候也比较好,适合红薯生长。我们从四月份开始大面积种植,经过四个月的生长周期。现在总体种植面积有将近200亩,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心里特别踏实。”

基地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与云南云淀淀粉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由企业提供优质种苗和全程技术支持,种植户按照订单标准规范化种植,成熟后企业统一回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除此之外,基地根据红薯品质分类销售,商品薯发往广西、湖南等地,优质香蕉薯远销老挝,多渠道拓宽销路、提升效益。
宣威市薯之源家庭农场负责人李仕飞说:“目前市场价还可以,亩产量保守估计2.5吨左右。商品薯价格在两块到两块三一公斤,淀粉厂回收价1200元一吨,亩产值不低于3500至4000块钱。发往老挝的一级香蕉薯,价格能达到3500元一吨,销路根本不用愁。”

产业兴则就业旺。红薯基地的发展不仅盘活了土地,更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许多村民选择在基地务工,工作生活两不耽误。
务工村民杨贵珍说:“我们来到这里,老板包吃包住,我们也挺满意的,工作也好做,每个月有4天休息,生活这些也满意,工资是3000多到4000块,我们挺满意的。”
薯之源家庭农场负责人说:“2025年我们带动了70多户周边农户,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2026年计划把基地全部种成红薯,预计带动100户左右农户,让大家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一起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从“荒地”到“宝地”,热水镇得德村通过盘活荒地资源、精准招商引资、创新产业模式,让红薯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未来,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必将孕育出更多丰收的喜悦,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张黎立 王菲 陆琳 陈秋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