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曲靖市富源县黄泥河镇迤更者村千亩薏仁米基地一片金黄,人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着收割成熟的薏仁米,满是丰收的喜悦。近年来,迤更者村以党建为引领、产业为抓手,着力发展薏仁米特色产业,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企业得发展、农户得实惠”的增收路。

2025年,迤更者村整合28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建成集烘干、仓储、初加工于一体的薏仁米烘干厂,并以“出租经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目前,该烘干厂已吸纳3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每年村集体可获得10万元租金。
在打通薏仁米加工环节、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后,迤更者村党支部聚焦农户最关心的薏仁米销售难题,通过推行“订单农业”,让农户种得安心、赚得踏实。脱贫户王武良今年种了20亩薏仁米,此前他与合作企业签下收购订单,保底收购价为每公斤5.4元。他算了一笔账:薏仁米亩产约350公斤,扣除成本后每亩纯利润近1500元,20亩预计能有3万元纯收入。

为让更多农户受益,迤更者村党支部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与238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明确承诺“市场价高时随行就市、市场价低时按保底价兜底”,合作社统一为农户提供种源、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服务,有效降低种植风险。2025年,全村薏仁米种植面积达4300亩,预计户均增收3.6万元,“订单农业”让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辐射效应,迤更者村推行“党支部引领、党员包片”工作机制,将7个自然村划分为多个党员“责任田”,党员全程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和销售对接服务。此外,村里的种植大户和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党员还主动赴周边村寨传授种植经验,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薏仁米种植。目前,黄泥河镇薏仁米产业覆盖800余户农户,形成“种植+加工+就业”产业集群,让农户实现“一亩田挣两份钱、家门口再赚一份薪”。

目前,村集体已将产业收益用于民生领域,修缮村内道路、改造饮水管网,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实施“一对一”帮扶措施,优先为他们增加土地流转收入、提供烘干厂就业岗位,坚决守牢防止返贫底线。村干部范复兴表示,未来村里将引进薏仁米深加工企业,推动薏仁米从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型,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云南网记者 张雯 通讯员 严萍 张佳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