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得戛村,一片金色稻浪映入眼帘,稻穗低垂、谷粒饱满,得戛村旱地优质稻示范点迎来测产验收。

王发达作为首批种植户,去年听说村里要在旱地种稻时,他心里直打鼓。王发达家的山地常年缺水,往年只能种植玉米、蚕豆,亩均收入不高。今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上了旱地优质稻。
旱地里,富源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对旱地优质稻进行测产。经过收割、去杂、测水、称重等流程,最终测产结果显示:旱地优质稻平均亩产达415公斤,达到预期目标。
“我们今年种在旱地里的稻子,稻穗金黄、颗粒饱满,看着就高兴。”正在忙着收割稻谷的王发达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与传统水稻相比,旱地优质稻的种植更加省时省力。“播种后主要靠自然降雨,没有育秧环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从播种到收获,王发达的顾虑逐渐消散。
据了解,富源县示范种植的旱地优质稻品种为“滇禾优34”与“滇禾优615”,具有耐旱、耐瘠、抗病性强、产量稳定等特点,配套的栽培技术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与种植成本。

富源县按照“主栽品种适宜、肥水管理科学、病虫害防控精准、技术路径明确”的要求,做好旱地优质稻示范推广。据富源县种子管理站高级农艺师尹显高介绍,富源县今年首次推广旱地优质稻,种植总面积为4400亩。在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严把种子关,在种植技术、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做好服务保障。
随着各个示范点测产工作陆续完成,这片旱地已变成能产出优质稻的“丰产田”。富源县正认真总结旱地优质稻示范推广、技术瓶颈攻关的相关经验,确保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双赢。
云南网记者 张雯 通讯员 王园芬 秦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