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盐水河畔石榴红 群众致富路更宽
批发石榴。尹永权 摄
采摘石榴。尹永权 摄
金秋时节,会泽县娜姑镇5.5万亩盐水石榴迎来收获季。漫山遍野的石榴树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犹如一盏盏红灯笼点缀山间,呈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会泽娜姑盐水健松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分拣场里,数十名工人正在选果、包装。来自广东的客商李先生今年第一次到娜姑镇采购石榴。“盐水石榴的外观、品质都很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李先生表示。
不远处的石榴种植基地里,工人们忙着采摘、搬运石榴,小货车在路边等候装车。会泽娜姑盐水健松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兴奎告诉记者,他们在盐水村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种植石榴,今年的产量还不错,预计可采收石榴1200吨左右。
“我们的石榴主要销往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市场,每公斤4元左右,预计产值达500万元。”徐兴奎说。
基地大,用工多,当地群众随之受益。徐兴奎说:“我们创新管理模式,将每棵石榴树以每年23元的价格承包给农户管理,每年发放工资120万元左右。”
盐水石榴是会泽高原特色农产品的核心代表,因主产区位于娜姑镇盐水村而得名。当地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盐水石榴色好、果大、籽软、味甜、皮薄的优良品质。
在盐水村贺家沟6组,村民贺启锐家一楼堆满了刚采摘的石榴。“尽管受早春寒流影响,石榴成熟期比去年稍晚,但品质却比去年更佳。”贺启锐说,“我们都是以老客户为主,然后熟人介绍熟人来买,销路不愁,今年保底可以挣15万元。”
沿盐水河而上,石榴产业大道上人群熙熙攘攘,大小车辆川流不息。“这筐果大色好,4元一公斤。”“这筐3元一公斤。”当地群众用小货车、三轮车将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石榴拉到路边批发。
来自昭通的客商陈明勇每年都要来会泽采购20多吨盐水石榴。陈明勇告诉记者,这是他今年第二次来这里采购盐水石榴,今天已经收了2吨果。路边的圆通、中通、韵达等快递点正忙着出单、包装,准备发货。
盐水石榴产业的发展既丰富了市场供给,更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我们村的盐水石榴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9700亩左右,90%以上的农户都种石榴,群众增收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随之壮大。”盐水村党总支书记王安坤说。
近年来,盐水石榴屡获殊荣,先后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及云南省名优水果等称号;2023年,种植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今年9月7日,会泽县人民政府专门举办盐水石榴现场推介会,集中推介“盐水石榴”品牌,为种植户和客商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今年,娜姑镇盐水石榴产量预计达7.5万吨。当地直接参与盐水石榴产业人数达1.9万人,间接带动1万人增收。随着会巧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盐水石榴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的建成投用,一批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庄开始规划建设,小小的盐水石榴从枝头到市场,串联起一条富民产业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