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曲靖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罗平小蘑菇种出大产业 多元品种菌菇齐丰收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10:46:05  来源: 罗平发布

  原标题:罗平:小蘑菇种出大产业 多元品种菌菇齐丰收

  近日,位于罗平羊者窝的锦程菌菇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迎来采收旺季。大棚内,肥厚鲜美的平菇、色泽鲜亮的玉黄菇、形态独特的鲍鱼菇挂满菌棒,工人们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一派丰收忙碌的喜人景象。作为专注于特色菇种培育的现代化基地,其不仅填补了罗平菇类品种单一种植的空白,更成为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不同于传统单一菇种的种植模式,该基地精准聚焦市场需求,重点培育平菇、玉黄菇、鲍鱼菇三大核心品种。其中,平菇凭借“产量稳、口感嫩”的优势,成为大众消费市场的主力;玉黄菇因富含氨基酸且色泽金黄,主打味美实惠的消费定位;鲍鱼菇则以肉质紧实、风味独特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

  “不管什么品种的菌子,在罗平都供不应求。我们目前主供本地,也有外地老板联系订货。”罗平县锦程菌菇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坚说,“我的想法是,带动罗平周边百姓种菌菇,未来把产品销到全国各地,甚至推向国外。”如今,经过反复实验,基地的三种菌菇已实现规模化种植,产能稳定。

  技术,始终是基地发展的核心底气。罗平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主动为基地提供专业技术指导,针对不同菇种的特性优化种植方案。“对于罗平的人工菌种植,我们非常注重新品种的引进与试验示范。”罗平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建开介绍,“比如鲍鱼菇是两三年前引进试验的,现在已经成功量产;红平菇、鸡油菌(学名玉皇菇)是近一两年引进的品种。这几个品种在市场上的价格比普通菌菇高5到8块,很受消费者喜欢,产值高、销路也广。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基地的试验示范,带动更多种植户和种植主体参与进来,把罗平的人工菌产业发展起来,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基地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和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从菌棒制作、菌菇种植,到后期的采摘、分拣、包装,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不仅如此,基地还积极探索“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为有意愿的农户提供菌种、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蘑菇种植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效应。

  在销售渠道上,基地采取多元化布局策略。线下,与当地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新鲜菌菇能第一时间供应本地市场;线上,积极拓展电商平台,借助网络销售将菌菇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基地始终注重品质建设,以优质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信赖。

  谈及未来规划,基地负责人信心十足。“我们还会继续探索菌菇套种模式,计划在猕猴桃等果园下套种菌菇,同时培育更多新型菌菇品种。”黄坚表示,自己在罗平种人工菌已有近二十年历史,近两年新种的两个可食用品种,口感比原来的平菇更好,“接下来还要尝试种植人工鸡枞、茶树菇、大脚盖菇”。未来,基地将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帮助更多农户参与到蘑菇种植产业中,进一步释放特色菇类产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从平菇的“大众消费”到玉黄菇、鲍鱼菇的“特色突围”,锦程菌菇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正以多元菇种种植为抓手,让“小菌菇”撑起乡村产业“大伞”,为罗平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吴雪瑞 侯映 孙凤 李万能)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