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龙:作物“套”出高产 土地“轮”出效益
入秋后的马龙区旧县街道,微风轻拂,连片的田垄间呈现出蓬勃生机。曾经绿意青葱的烤烟田在烟叶采收后,并没有陷入沉寂,而是开启了新一轮的丰收序曲,成为当地农业提质、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记者走进旧县街道白塔社区刚采收完烟叶的土地上,鲜食玉米幼苗正茁壮成长,它们排列整齐、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油亮的光泽。玉米苗间,套种的白花菜也竞相生长,嫩绿的叶子尽情舒展。居民们穿梭其间,为玉米苗培土、查看白花菜的生长情况,脸上洋溢的微笑是对丰收的期待。
据介绍,旧县街道立足烤烟产业基础,精准盘活土地资源,利用烤烟采收后的闲置期、肥料残留及现成的地膜、滴灌等设施,广泛推广鲜食玉米、花菜等烟后农作物套种。其中,鲜食玉米从播种到采收仅需四个多月,预计亩产量可达600至800公斤,亩产值在2000至4000元不等。而套种的白花菜,也能在合适的时节迎来收获,进一步增加土地收益。
为让农户“种得好、卖得好”,旧县街道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产前对接种子供应商,确保品种适配;产中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从播种时机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指导;产后联系收购商,实现“田间采收、现场称重、即时付款”,形成稳定的产销对接闭环管理。
烟后农作物套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实现了“一地多收”,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忙时节,许多居民选择在家门口的农田里务工,增加了一份额外收入。“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正在田间劳作的居民张金福说。
如今,马龙区旧县街道的烟后农作物套种模式,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未来,马龙区还计划将这一种植模式进一步推广,让有限的土地迸发更大效益,让更多农户在田野上收获幸福。(张子怡 杨群满 阮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