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陆良县委组织部着眼2026年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从现任班子调研分析、后备力量培育储备、选举流程规范有序等方面多维发力,秉持谋在先、落在细、干在实,全力为换届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深化村情民情调研,下好村(社区)换届“先手棋”
县委组织部于今年4月下发《关于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研究制定《“两委”换届工作计划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初步梳理出党组织书记换届后备人选名单。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逐一到各乡镇(街道)开展“两委”班子实地综合分析研判,坚持山区、坝区分类施策,采取坝区“重难点村、问题村、能顺利完成换届选举的村”分类分批依次调研,山区采取“全覆盖分析研判+重难点村实地考察”的方式,进一步摸清各村(社区)实际情况,以村情民情“精准画像”,确保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
围绕班子结构、年度考核、集体经济、群众评价等方面,对148个村(社区)“两委”班子届中运行、1091名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针对第一轮调研结果形成一乡镇一综合分析报告,对村(社区)实行“红、黄、蓝”三色分类管理,以“红色”预警挂牌督办重点难点村、以“黄色”提醒跟踪落实已采取措施整顿的问题村、以“蓝色”标注能顺利完成换届选举的村,做到靶向施策、精准发力。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建强后备力量储备库
聚焦换届人选储备,突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优化来源渠道,会同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教体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相关科室开展联动筛查,全面摸排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乡村好青年等各类人选共计2.23万人。动态储备并建立479名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力量人员信息库,确保平均每个村(社区)储备不低于3名后备力量。针对实地调研中发现的成熟度不高、年龄过大、学历过低、长期在外、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100余名后备力量进行动态调整,确保现有后备力量优进绌退、能上能下。
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联合县公安局开展“一村一辅警”(社会治理警备员)计划,建立从后备力量择优选拔辅警、辅警队伍纳入后备力量库的双向联动机制,以三岔河镇为试点,构建“警官+村官”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实现党务、警务、村务融合共促的良好局面,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有力有效。结合农村实际,科学制定人选标准,优先关注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注重选拔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实的优秀后备力量及时纳入村“两委”班子,确保村干部队伍梯度科学有效。及时补充“新鲜血液”,配合“归雁”行动,加大回引在外能人返乡任职力度,全面强化服务保障,为村“两委”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健全教育培养机制,写好作用发挥新答卷
做好换届选举“后半篇文章”,关键要健全完善干部培养长效机制。建立“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常态化学习制度,组织开展政策解读、案例教学,让村干部成为群众身边的“政策通”。推行“3+1”结对帮带模式,由1名镇(街道)班子成员、1名村“两委”干部、1名致富能手共同指导新任干部,通过田间课堂现场教、矛盾调解跟班学、项目攻坚带着干,帮助新任干部三个月内熟悉村务。定期组织新老干部“经验交流会”,让优秀村“两委”干部传授群众工作法,致富能手讲解农业新技能,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剖析等方式,培养村干部应对复杂问题的实战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过硬队伍。
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把控,把有情怀、有资源、有干劲的后备力量选出来、换上去、用起来。深入分析研判,严格标准、摸清家底、拓宽视野,紧扣需求选人、紧盯示范找人,精准匹配发展资源、发展方向,回引选配一批能人强人,通过选准一个人、带动一批人、改变一个村。强化针对措施,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部署规划,选优配强带头人,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云南网通讯员 马军 蒋任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