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曲靖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宣威:拧紧“节水阀” 共建节水城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8日 09:57:13  来源: 云南网-曲靖日报

  原标题:宣威:拧紧“节水阀” 共建节水城

  近日,记者来到宣威市第十中学看到,足球场上,5个自动化喷灌水龙头正在对绿茵喷灌。与漫灌的方式不同,这种喷灌方式可以做到定时、定量,喷洒均匀,既能满足球场的管护需要,又能节约水资源。

  学校能够做到对水的高效利用,离不开节水型学校的建设。在创建节水型学校的过程中,宣威市第十中学贯彻落实宣威市关于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要求,配备了智能化湿感器,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展节水知识宣传,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成功创建“宣威市节水型学校”。

  当然,节水型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据统计,宣威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620立方米,低于国家人均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尤其在干旱枯水季节,生产性缺水问题更为突出。如何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这个问题成为宣威全市上下高度关注的焦点。为此,宣威市委、市政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宣威市认真实施节水规划,2020年9月,编制了《宣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以管水、护水、惜水、节水为着力点,从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进行双重把控,加快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等节水行动,节水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组织保障和基础能力持续增强。宣威市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于2000年建成投用的庙山自来水厂,日处理自来水2万立方米。因设备工艺落后,平均每天有1千立方米的水因裹挟着泥沙而白白流走,流失率为10%至15%。为了破解这一困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宣威市投资新建了两座日处理能力达3万立方米的新型自来水厂。新型水厂先进的设备工艺增加了供水范围。同时,水的利用率高达95%,过去白白流失的水通过循环再利用变成干净饮用水。极少的流失水则用作灌溉用水,真正让节水效能发挥最大化,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效能。

  宣威市在工业用水上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首先,改造传统工业。通过关停转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迁并了主城附近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小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等高附加值、无污染、节水型的都市产业,降低对水资源的结构性需求。其次,强化工业企业内部用水管理。建立完善业用水三级计量体系,企业用水“跑、冒、滴、漏”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废水回用,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产品用水单耗。抓好重点行业和用水大户、污染大户的节水减污。云南宣威磷电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磷酸盐产品、洗涤用品为主的企业,年平均用水量为550万立方米。近年来,该公司把节约用水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建设节水型企业。

  云南宣威磷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周俊明介绍,云南宣威磷电有限责任公司将节水型企业建设纳入年度计划,并投入大量资金采购节水设备,加强发电机组循环冷却水使用,建有两个双曲线逆流式冷却塔,供发电机组凝汽器冷却使用,冷却塔污水进入收集池后,通过专用水泵和水管引入黄磷分厂作为生产一次用水。另外,公司还建有容量达3600多立方米的初期雨水收集池,主要对丰水期厂区地表水进行收集、沉淀,供黄磷生产使用。

  目前,该公司从“用水大户”摇身一变成为“节水标兵”,这是宣威在创建节水型城市过程中,推动工业节水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对于作为粮食重要产区的宣威来说,农业节水同样不可小觑。自2016年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实施以来,宣威市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业节水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宣威市喷灌面积达2.286万亩,滴灌面积达1.574万亩,其他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9.79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为31.85%。

  近年来,在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中,宣威市水务局不断完善部门联合齐推进、高位推动强部署、强化宣传造氛围、狠抓服务增效能、确保质量提品质的创建工作模式,坚持技术创新支撑深度节水,以深厚的感情、强烈的责任、务实的举措,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向群众工作集中,工业节水招式多、农业用水更高效、城镇节水办法好,节水型城市创建取得了实效。

  目前,宣威市已建成节水型企业6家、节水型单位26个、节水型居民小区9个,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群众的节水意识显著增强。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下一步,宣威市将聚焦节水体制创新、深度节水控水行动、节水载体创建、再生水利用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节水型城市探索创新,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强化各行业节水监督和指导,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约记者 毛素英 吴小学 陶秋莉 王飞 陈磊)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