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节庆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曲靖频道 >> 旅游节庆 >> 正文
曲靖的“三步两道桥”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9日 10:20:00  来源: 云南网-曲靖日报

原标题:曲靖的“三步两道桥”

桥梁的连通作用是桥梁的重要作用,从古至今,亘古不变。麒麟城人文厚重,麒麟区所属范围内曾经有过很多桥。原县级《曲靖市志》记载:1987年,曲靖市共有古桥51座,最早的为唐朝武德七年(625年)沾益城北所建的黑桥(山桥),其余多是明清时期修建的。古桥结构大体上有三种:即石拱桥、石墩木面桥、木支架桥。这些古桥由于年代久远,大多经过了重建、改建,有少数古桥至今仍为乡村道路桥梁。

更早期的《南宁县志》中也记载了曲靖的很多“桥”:驾虹桥在城内学宫之右,康熙五年,两学生员同建。飞虹桥在学宫之左,康熙五年知县程封建。潇湘桥在南门外,初建于明朝景泰年间,重修于明朝弘治年,清雍正三年重建。迎恩桥在城北门外双沼之间,一曰康桥,一名备兵桥,有闸,明洪武年初建,康熙二十三年知署府事重建。胡家桥在城东门外,顺治七年里人公建。王家桥在城东里许,清乾隆五十一年村民共建,道光二十年重修。把家桥在城东十五里。镇海寺桥在城东十五里,僧人如缘募建。箐口桥在城东十八里魏家墩,明崇祯二年知县项连建。澄清桥有三,一名上桥,在城西九里;一名中桥,在城西北七里;一名下桥,在城西北十五里三岔驿,明洪武年间建,弘治中修,清康熙九年重建,下桥又名济众桥。石宝山桥在城南二十里,为往来官道,明崇祯二年邑人募建。中正桥在城西南二十里,水通潇湘江源,清朝康熙六年众建。白石江桥在城北,跨白石江上,明洪武二十五年建,清康熙十年知府率众修……

2018年8月底,曲靖市麒麟区南宁街道改造了一个名为“三步两道桥”的农贸市场,引导、吸纳周边老街区临时流动摊位聚集形成规范化、规模化农贸市场,缓解“买菜难”“卖菜难”和人居环境提升等相关问题,让这个久已被人遗忘的小地方又重回人们视野。提起“三步两道桥”,许多地方都曾经有过,所表达的是狭窄和不起眼的意思,很小的地方就有两道桥,也说明人群拥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南宁街道的这座“三步两道桥”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曲靖市麒麟区南宁街道的这座“三步两道桥”的大致位置在今天的金城百货以南、南城门以东、潇湘河以北、老畜牧局宿舍以西的狭小范围内。是曲靖老沟渠“射圃渠”冲积形成的一个小沼泽地。“射圃渠”是1387年明朝修筑麒麟城排水沟渠时修的出城水道,长约1500米,上段断面高1.2米,宽0.8米,小段高2米,宽1.5-1.8米不等。“射圃渠”主要接纳南门和西门全片、东门半片注入的雨、污水,再从此渠道进入潇湘江畔的北灌渠,然后汇入南盘江。

“三步两道桥”西端的桥是曲靖老街“魁阁街”南端跨“射圃渠”的小桥。“魁阁街”又名“魁阁巷”,曾名“五一路”,北起“魁阁”,南至“三步两道桥”,长100米,宽4米,面积400平方米,为卵石路面。“三步两道桥”东端的桥是曲靖老街“水闸口”南端跨“射圃渠”的小桥。“水闸口”也曾叫“五一路”,北起“东门街”,南至“三步两道桥”,长232米,宽5米,面积1160平方米,早期为卵石路面,1983年拓为水泥路面。“三步两道桥”北端的东门街“水闸口”段与东门街“魁阁”之间相距大约30余米,而“射圃渠”上的东西两座小桥自古就没有名字,两桥仅仅间隔10余米,单座桥不过一二米宽,因此被人们习惯地统称为“三步两道桥”。

无论是繁极一时的古代,还是华丽转身为农贸市场的今天,“三步两道桥”周遭的人们总是淡定从容地过着自己安逸自在的市井生活。“三步两道桥”如今已经成为回忆,曾经有位海归诗人描述其家乡的“三步两道桥”,其中有这样几句,同样可以一窥曲靖“三步两道桥”当年的模样:清清河水青青草,鱼虾追逐水中跃,淘米洗菜洗衣服,一担木桶把水挑。炎炎夏日似火烧,曾记顽童戏水闹,白白屁股蹬蹬腿,摇头晃脑不害臊。上个世纪80年代,总觉得“三步两道桥”周遭是很繁荣的,一条小街应有尽有。

每天早起上学,学生们多半是吃碗米线,或是吃个烧饵块,这也是曲靖人很传统的早餐样式。当时的“三步两道桥”周遭,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早点,是用面粉和鲜肉加葱丝现煎的油饼,因为形似鞋垫,所以大家都管这种煎饼叫“鞋垫粑粑”。这是一种很香的“粑粑”,颜色金黄,上面粘附着些许的盐粒和葱丝,黄中带绿,异常好看,加之经过油煎的葱丝和鲜肉所散发出来的香味,常常很远就能够勾起人们的食欲。

每到周日,“三步两道桥”周遭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街道上商铺对街而开,一家挨着一家。商铺临街面,还摆着一排排小摊儿,有卖秧苗、旱烟、黄烟丝、水烟筒的,有卖酸菜、蔬菜、坛坛、罐罐、柴火、大米、麻花、馓子等日常生活所需品的,还有卖香烛、纸货、香烟、白酒、火柴的,非常特别的是还有放鞋样、做土布鞋的,商品真是多种多样。商铺边上的门口,常常能够见到三五成群的人们坐在门槛上,或者干脆席地而坐。男人们悠闲自在地喝着搪瓷口缸或玻璃罐头瓶子泡着的茶水,刁着旱烟管或抱着水烟筒咂吧着旱烟或烟丝。女人们自在悠闲地绣鞋垫、围腰、背带等一切可以缀花之物。男男女女开心自在地聊着家常事、稀奇事。不合群的街坊通常是独自一个人喝着茶,身边放着个半导体收音机专注地听着。有闲情的街坊邻居和赶集的人们,只要交五分钱给茶馆,便能够到茶馆里喝茶、聊天、听评书、看电视,这样的方式可以算是“三步两道桥”周遭最悠闲的生活方式了。

想当年,“三步两道桥”的附近曾经有两个比较大的企业,一个是火柴厂,另一个是印刷厂,这里的许多老住户都与这两个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当时,“三步两道桥”周遭许多家都有大人在火柴厂或者印刷厂工作。而孩子们则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帮助企业做零活贴补家用。孩子们做得最多的是粘火柴盒和装订作业本,每天晚上下班的时候,在工厂工作的父母都会从工厂领回一摞摞裁切好的火柴盒或作业本原料,吃罢晚饭,孩子们都会迅速洗好碗、做完家庭作业,全家人马上投入到另一片忙碌的时光里,粘火柴盒和装订作业本成为“三步两道桥”周遭孩子们的美好回忆。这样的忙碌时光为什么在孩子们眼里能够算是美好呢?因为家长们向厂里交了货,领到了钱,常常会返给孩子们一点零花钱。除了粘火柴盒和装订作业本,透过“三步两道桥”周遭的叉巷,常常还能够看到许多户人家组织孩子们在敲马牙石或者纺蜡烛线,长长的白线在巷道里穿梭回旋,形成一幅优美的风情画卷。

每次去城郊的翠山游玩,当精疲力竭地爬上山巅,我总会向太阳升起的麒麟城方向极目远眺。在这高山之巅,我总是联想到麒麟城的前世今生,耳畔也常常听到纷繁马蹄踩踏曲靖老城“三步两道桥”周遭石板发出来的踢踢踏踏的声音。那踢踢踏踏的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变大,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极有节奏、颇有韵律,仿佛是一曲演奏了千年爨乡历史的优美乐曲,亘古缠绵而又韵味悠长。每天,初升的阳光洒满大地,洒向条石或卵圆形的石头路面上,反射的光线斑驳悸动,踢踢踏踏远行的马帮,孕育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夕阳里,通红的落日悬挂在寥廓山麓,如血的阳光洒满大地,洒向瓦屋老梁、高低错落的房顶面,踢踢踏踏归来的马帮,释放着另一种祥和。(包建新 文/图)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