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社区,是一座千年陶瓷古镇,宋烧砖瓦、明做陶瓷、清制碗碟,民国出现现代化陶瓷工厂,因陶瓷兴业而得名。潦浒的柴烧更是作为其传统陶瓷手工艺制作中特色鲜明的一支,被流传了下来。走进潦浒,便可看到“家家制陶、户户卖缸”的景象,也正因潦浒柴烧的独特工艺美,这里的人们,因陶结缘,代代相传、手手相递,彰显着陶的风范与温暖。
“雲陶伍獨”之一的国家工艺美术师、云南民间手工艺代表性传承大师王晨华,生于陕西咸阳,字颜华,号无题烟花,2007年来到云南曲靖与柴烧结缘,并开启了与潦浒柴烧的漫长“相守”之旅。基于潦浒有天然的优势泥土原料和历史传承,他在与柴烧有了初步相识之后,便深深被它的古拙之美吸引,从而开始了潦浒柴烧的复兴与推进工作。
2007年,王晨华带着三个徒弟来到云南曲靖,三人坚持纯手工制陶,2015年在潦浒成立“众生陶”工作室,作品以柴烧为主。他们选用当地特有的胶泥(又叫粘土)为原料,经过粉碎,球磨,滤干、堆积发酵半年以上方可使用,加以上千度的高温烧制,使泥土成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柴烧作品。王晨华说:“土在百姓中不起眼,经过艺术的手工加工而成的陶瓷作品,便有了一个源于众生且用于众生的寓意。这是我们制作的初心,我们也正在努力创新。”
“从烧制文明方面看,明火柴烧这个工艺流程是断代的,随着时代的变革它已经被电汽烧制取代了。但是从文化现象来说,柴烧陶它形成的独一无二的面貌,还有他烧制的系统工艺,是需要被传承的。传承不是说一味的照旧,我们要烧制更精品化、艺术化、专业化的陶艺作品。因为经过对火候的控制,陶土涅盘重生出来的效果是难以想象的,现在艺术鉴定里面,都有一种说法叫‘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种独一无二的色彩就是精品。”
王晨华介绍:“众生陶传承了龙窑的土陶文化,在过去民用陶的基础上艺术化,将粗糙的工艺精细化,利用原始的制作工艺创造出了柴烧的古拙之美,并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作品。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融入,尤其是曲靖爨文化这个文化痕迹如何体现在潦浒柴烧陶上面,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重大课题。”
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的滇东古镇,潦浒是幸运的,因潦浒柴烧的独特之美,本地人一代代传承了这项技艺,也吸引了“能人志士”将其继承与发展。他们从窑火中萃取艺术,从泥土中创造意境,他们传承着千百年的古老技术,他们开创着属于新匠人的时代。
如今,曲靖潦浒凭借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心口相传的陶瓷技艺而独具魅力,凭借储量丰富的优质陶泥、日臻完善的精陶细瓷而风韵迷人,凭借水路畅通的优越区位、天长日久的传承创新而瑰丽多姿。
云南网讯记者 李亚芬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