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曲靖频道 >> 要闻 >> 正文
打工不用远走!曲靖办好办活“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6日 09:59:01  来源: 云南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作为云南省人口大市、劳务大市,曲靖市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220余万人。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就业让群众摆脱了贫困,但劳动力外流也带来了“一老一小”“空心村”等社会问题。

  2024年以来,曲靖市以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为抓手,创新推行“三级联动”抓统筹、“四种模式”招小商、“四项机制”强保障的“344”工作模式,盘活闲置厂房、车间、土地等资产,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三级联动:织密就业保障网

  清晨,麒麟区文华街道电商产业园的直播基地里,主播付雷正对着镜头热情推介会泽盐水石榴。镜头一转,其他主播也正通过直播将宣威火腿、富源魔芋等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家门口做主播,既能推广家乡土特产,每月还有稳定的收入。”付雷说,这个占地3万余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已成为曲靖市数字就业的新高地。产业园提供“拎包入驻”服务,创业者带着账号就能开工。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曲靖市创新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曲靖市以市级统筹抓,县级直接抓,部门联动抓三级联动,全链条织密责任体系。

  市级层面,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作为书记领办项目,组建工作专班,推动政策、力量、资金统筹。县级层面,为企业开展“一站式”“上门式”服务,通过在县城“办车间”、在乡村“办小厂”、在家庭“办作坊”等方式,满足就业需求。部门层面,统筹人社、农业、财政等部门力量支持车间建设。

  在沾益区龙华街道,云南瑞恒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家门口务工车间”的标杆项目,生动展现了曲靖市三级联动的就业服务成效。公司成立仅数月就吸纳8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推出“宝妈班”“弹性岗”等人性化管理模式,让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曲靖市通过三级联动机制,让就业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全市352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照亮了5.4万群众的就业路、团圆梦。这些散布在社区乡村的就业站点,不仅编织着群众的致富梦想,更串联起千家万户的温馨日常,让“离土不离乡、就业又顾家”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四种模式:盘活闲置资源

  在麒麟区沿江街道新发村,藏着一处占地41亩的现代化菌棒生产基地。这里原是闲置的核桃乳厂,如今通过“腾笼换鸟”,成为带动就业的“梦工厂”。

  生产车间里,村民张梅丽熟练地进行菌棒培育,从基地领棒、学技术,再带回自家庭院种植,她成了“两头忙”的受益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当地创造了56个长期岗位,还带动日均70余人的灵活就业,让留守妇女、中老年劳动力实现“务工、务农、顾家”三不误。

  曲靖市创新推行承接东部企业产能转移、推动现有车间增量扩容、回引本土能人返乡办厂、依托融资服务信用平台扶持创业“四种模式”,让沉睡资源焕发新生机。

  承接东部企业产能转移成效显著。会泽县从深圳引进盛之发机电有限公司,通过算清用工、土地、物流“三笔成本账”,帮助企业降低综合生产成本30%,新增生产线6条,盘活闲置资产3500平方米。新吸纳农村劳动力488人。

  回引本土能人返乡创业蔚然成风。富源县逐村摸排在外经商能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叩门招商”,引进10余家企业回乡投资,吸纳1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

  在富源县胜境街道后矿社区,曾经沉寂的矿区正焕发新的生机。原后所煤矿5200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通过引进亿富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构建起“家门口务工车间”聚集区,累计带动300余名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出台《‘招小商’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谋发展。”富源亿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加稳说。居民田丽也对如今的工作安排十分满意:“这里离家近,时间自由,能安心陪伴家人。”

  闲置厂房蝶变为现代化车间,外出奔波演变为家门口就业,曲靖市通过创新推行“四种模式”,让沉睡资源焕发新生机。

  四项机制:破解就业难题

  在马龙区月望乡的“零工驿站”,工作人员运用“云表通”平台为企业和劳动力“牵线搭桥”。月望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根据人员技能特长进行精准分类,企业需要用工时,系统可以精准筛选推送合适的劳动力资源。”

  截至目前,月望乡“零工驿站”已对辖区内54家农业企业的用工需求,9300余名农户劳动力信息进行标记,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在蓝莓采摘旺季,月望乡通过平台精准调配1200余名采摘工,以数智赋能实现了“企业用工不愁、群众务工不忧、稳定增收不愁”的三方共赢。

  曲靖市创新建立“四项机制”,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动态监测破解“就业难”,全市对38万余名脱贫劳动力、近11万易地搬迁劳动力等实现动态监测,返乡回流再就业率达96.4%。麒麟区、经开区开展“AI+就业”试点,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圈”。

  精准培训破解“用工难”,创新“11131”定制就业服务机制,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让务工人员上得了岗、干得了活,推动务工群众和用工企业“双向奔赴”。

  帮扶企业破解“发展难”,以政银企保担对接、降本增效提质、企业用工对接等“9 个助企活动”为抓手,协助企业做好厂房选址、项目建设、招工管理等工作,让企业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

  关爱服务破解“顾家难”,在全市建设220余个“奋斗驿站”“幸福食堂”等,提供子女托管、老人照顾等暖心服务。沾益区“萤火之家·零工驿站”,提供“一老一小”爱心餐厅、“四点半”托幼课堂,让务工群众安心就业。

  “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随着“344”工作模式的深入推进,曲靖市将殷殷嘱托转化为生动实践,让“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托起了万千家庭的安居乐业梦,在云岭大地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幸福画卷。

  云南网记者 隋鑫 张雯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