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源后所:椒香漫田垄 产业富乡村
后所镇的辣椒地里,一年的采摘已近尾声。走进杨家坟村委会,成片的辣椒地映入眼帘,翠绿的枝叶层层叠叠,红的、绿的辣椒挂满枝头,辛辣中带着鲜香的独特气息在空气中弥漫,沁人心脾。辣椒地里,农户们头戴遮阳帽、腰挎塑料桶,在齐腰高的椒丛间灵活穿梭,指尖翻飞间,一捧捧饱满鲜亮的辣椒便稳稳落入桶中,欢声笑语随着采摘的节奏在田垄间回荡。

熟地村种植户何稳昌一大早就领着工人下地了,采摘、装筐、搬运,大家手脚麻利,忙得热火朝天。“今年种了20亩辣椒,有线椒也有小米椒。线椒主要销往贵阳,小米椒由村里的企业统一收,销路不愁,收益挺可观!”何稳昌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后所镇立足本地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紧紧围绕“稳粮、优经”的发展原则,把不起眼的小辣椒做成了带动群众增收的大产业,一步步走出了一条从“零散种植、平面分布”到“集中连片、集群发展”,从“各自为战、同质竞争”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升级路。截至2025年,全镇辣椒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红彤彤的辣椒成了田间地头的“致富果”。

为破解农户“种什么没方向、怎么种没技术、种出来没销路”的难题,后所镇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联合模式,推行统一规划地块、统一选定品种、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服务。通过“公司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的“双绑”机制,把分散的农户拧成一股绳,抱团对接大市场,凝聚起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杨家坟辣椒集散中心,一排排育苗大棚整齐矗立。七千多平方米的交易市场内,运送辣椒的车辆络绎不绝。过磅、登记、分拣、装箱,工人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一旁的冷库持续运转,确保辣椒及时入库保鲜,实现错峰销售,提升价值。烘干厂里,5台大型设备日夜不停,将部分鲜椒加工成干椒,既延长了保质期,也提高了附加值。

“我们村种辣椒有十多年了,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上万亩,靠的就是‘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这条好路子!”杨家坟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尹群智介绍,村里还成立了“一社两中心”,通过主动找项目、积极引企业,搭建起了集收购、冷藏、烘干、销售于一体的全流程服务平台,不仅服务周边椒农,更让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辣椒集散中心,为农户增收筑牢了保障。“下一步,我们还要在辣椒深加工上再下功夫,让辣椒产业更强、产业链更长!”
辣椒产业的发展,也为不便外出务工的村民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在集散中心的分拣车间里,几十名女工坐在工作台前,双手麻利地将辣椒按品质好坏、个头大小分拣装箱。“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方便,在这儿分拣辣椒,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块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特别称心!”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姐一边分拣辣椒,一边笑着说道,眼里满是满足。

如今的后所镇,辣椒产业早已不是过去零散种植的“小特产”,而是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颗小小的红辣椒,不仅染红了田间地头,更释放出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大能量”,为后所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坚实、最持久的引擎。只要找准特色,携手深耕,就能让乡村焕发新生,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肖警 吴振坤 曹丽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