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曲靖五张名片丨沾益绣球“永生”花“开”出乡村振兴国际路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在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一片片绣球花正值盛花期,与寻常的观赏花卉不同,这里种植的绣球花,经过采收加工“变身”可长期保存的“永生花”远销海外,为当地村民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花样”新路。


走进沾益区龙华街道清河社区的绣球花种植基地,淡雅饱满的绣球花迎风摇曳,务工群众正穿梭田间,按照标准精心管护着盛开的花朵,为制成绣球干花做好充分准备。

基地管理员陈昌贵说:“我们的绣球花栽种一次可以采收6至7年,我们的亩产量在1.8万枝左右,我们主要是做成干花出口到日本。”
在种植基地附近的加工车间,来自周边的务工群众正忙着烘干、定型、分拣,将鲜花制作成色泽形态俱佳的“永生花”,这些绣球干花是订单式种植的“专供”产品,企业采用“公司+基地+群众”的模式,由企业统一提供技术、标准和销路。


基地管理员陈昌贵说:“整个绣球花从开花颜色从白色慢慢成熟转为绿色,通过阳光照晒后期有可能出现红色,花瓣的大小在1.5厘米左右,才符合我们的产品要求。”


从田间到车间,从鲜花到“永生”,不仅延长了花期,更延伸了产业链。这一转变,大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让每一朵绣球花的价值实现了最大化的同时,也盘活了当地土地资源,激活了闲置劳动力,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龙华街道石羊社区官麦地居民小组群众乔凤说:“我们一天得闲就来跟他们剪剪花,摘摘花,装装箱,别的杂活计也跟着做下,像我们这年纪来一天挣100百块钱还是可以,在家周围,也照管得到家,我们周边都有20至30个人跟他们做事。”

近年来,龙华街道创新探索“公司+基地+社区+农户”的花卉种植模式,让小小绣球花绽放出巨大效益。通过产业化、标准化运作,基地流转40余亩土地,预计年产值高达400万左右,带动当地务工收入40万元,成功将“冷门”花打造成带动乡村振兴的“金花花”。(张娅萍 吕天燕 代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