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曲靖频道 >> 要闻 >> 正文
一方菌业,万家增收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5:28:13  来源: 云南网

  闲置的核桃乳厂,化身成为带动就业的“梦工厂”。一根根看似普通的菌棒串联起产业链,编织起千家万户的致富梦。

  在曲靖麒麟区沿江街道新发村,藏着一处占地41亩的现代化菌棒生产基地,这里是云南福阳食用菌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所在地。2024年4月公司成立后,通过“腾笼换鸟”,让沉寂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选择这里,看中的不仅是现成的厂房,更是街道联农带农的清晰模式。”公司相关负责人宋言頔介绍,项目采取了“街道平台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民营企业+农户”的新模式,激活“政府搭台、村社获利、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综合效应。

  在生产车间里,新发村村民张梅丽熟练地进行着菌棒培育工作。对她而言,这份工作的意义远超一份工资。“照顾这些菌棒,就像照顾小孩子一样,要细心。”她说,从基地领棒、学技术,再带回自家庭院种植,她成了“两头忙”的受益人。在这里,既能挣到钱,又能实实在在地照顾到家里的“一老一小”。

  张梅丽的感受,是许多当地村民的共同心声。宋言頔告诉记者,公司目前长期用工56人,其中80%是沿江本地人。此外,基地日常生产还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日均用工70余人,日工资在120元到160元之间,让留守妇女、中老年劳动力等群体能灵活参与,实现了“务工、务农、顾家”三不误。

  “我们通过‘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农户的启动成本。”宋言頔解释道。农户仅需支付少量费用,即可认养菌棒,企业则提供从技术到销售的全流程服务,确保农户“种得稳、卖得出、有钱赚”。

  这一模式,将农户自家的闲置房屋、仓库变成了“生产车间”。过去一年,已有38户本地农户深度参与,利用庭院空间发展起“庭院经济”,平均每户年增收超过7万元。曾经闲置的资产,正悄然转化为持续产出的“活钱”。

  眼前的成效只是开始。“一期我们打下了基础,二期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借鉴成熟产业模式健全利益链接机制。三期则会瞄准高端市场,并结合森林文旅,发展休闲农业和冷链物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宋言頔向记者描绘了未来的蓝图,项目最终目标是带动沿江街道9个村(社区)的3000余户、1万人以上从事食用菌产业,实现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

  一颗颗菌菇,一根根菌棒,激活沿江街道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如今,小菌棒正孕育着大产业,铺就了一条从家门口延伸到远方的致富路。

  云南网记者 隋鑫 张雯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