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闲置的老厂房如今成了创业热土,周三周六的集市比过年还热闹,直播镜头里的家乡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如今在曲靖市麒麟区,一个个生动实践,正在让“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民生福祉增进”的蓝图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从老厂蝶变的创意园区到烟火升腾的便民集市,再到直播助农的电商基地,曲靖以“微改造、植业态、重效益”的举措,让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麒麟区作为曲靖市发展的核心区,率先探索出一条闲置资源盘活的路径,走出了一条“政策撬动、市场运作、民生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老厂焕新:工业遗存变身“创业磁场”
“没想到锈迹斑斑的老厂房,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来创业!”在白石江街道“重机印象”创意园,临江社区工作人员望着热闹的商户集群感慨道。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重机厂,曾因企业改制陷入沉寂,116亩厂房长期闲置。
2024年以来,按照产业“退二进三”和城市更新要求,社区党委主动作为,通过“腾笼换鸟”引入社会资本5000万元,坚持“修旧如旧、修旧如新”原则,将闲置厂房改造为集工业文化体验、城市休闲消费、青年创业孵化于一体的融合经济圈。

如今的创意园里,75家餐饮、婚庆、文创商户取代了昔日的机器轰鸣,近10万客流带来旺盛人气,580个就业岗位中90%由90后青年占据。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者、退役军人在这里追逐梦想,目前,园区营业总收入已达4000万元,带动务工收入1000万元。社区创新设立的340.26㎡“零创空间”,以“零租金”模式孵化8个青年创业项目,配套创业基金和闭环奖扶机制,让“创业有支持、发展有保障”。社区还专门入驻了商圈首席服务员从招商咨询到创业落地,提供全过程跟踪服务,19件商户诉求全部圆满解决,彰显出“党建引领、政企协同”的治理效能。

市井烟火:闲置巷道崛起“致富集市”
“周三周六忙两天,比上班一个月挣得还多!”在益宁街道南城集市,卖特色小吃的摊主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个被誉为“南城乡街子”的便民市场,前身是南城建材城内冷清的闲置巷道。2023年8月,益宁街道、水寨社区紧扣全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借助城市更新契机,将闲置空间改造为集农产品交易、特色美食、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市,用“小投入”撬动“大效益”。

从最初90余个摊位到如今800余个,从月交易额100万元到月均1700万元,两年多时间里,南城集市实现爆发式增长,年交易额预计突破2亿元,带动超1000人创业就业。热气腾腾的28家汤锅、酥脆可口的洋芋粑粑、带着晨露的鲜蔬,构成了最地道的“云南味道”,单日人流量峰值超2万人次。规范的区域划分、常态化的食品安全检查、多方联动的保障机制,让集市既热闹又有序。周边居民租房收入增长50%,20余名失地农民重拾生活信心,真正实现了“一市兴旺、多方共赢”,成为曲靖“烟火气”与“发展力”共生的鲜活样本。

云端助农:电商园区架起“致富桥梁”
“大家看,这是来自我们云南的牛油果,果肉饱满,品质上乘……”在文华街道电子商务产业园,各大带货达人正在直播间推广家乡特产。这个总投资超3000万元、占地3万余平方米的园区,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旅游+’‘+旅游’大文章”的要求,打造了滇东北极具活力的新媒体直播助农创业生态圈。



园区创新推出“零门槛创业、零风险发展、零距离陪伴”的“三零”服务,全额承担场地租赁、设备采购等费用,实现办公空间、资源平台、物流仓储共享。电商云仓、选品中心、直播基地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曲靖好物”“滇先生”等网店矩阵精准对接市场,日订单处理量稳定在6万单,“618”大促期间更是突破20万单。截至目前,园区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间接带动餐饮、住宿、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让曲靖特色农产品通过云端走向全国,让“非遗”在直播中焕发新生。

从老工业基地的转型蝶变到市井街巷的活力迸发,再到数字经济的跨界融合,曲靖以政策为引、以民生为本、以创新为翼,正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培育新兴业态、优化服务保障,让“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的目标落到实处,在“一中心一样板两区”建设中稳步前行。
云南网记者 张顺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