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下,九龙水库水面清冽,倒映着两岸整齐的护坡与绿植。几位巡河员的身影沿岸而行,成为静谧江畔旁的动态点缀。人水和谐相处的画面,已成为这里的日常风景。

近年来,曲靖市沾益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全域建设美丽河湖,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
沾益区建立区、乡、村三级河湖长体系,为全区22条河流、177座水库明确285名河湖长,实现管理全覆盖。通过“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等机制,形成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治理格局。五年来,各级河湖长巡河超过2.2万次,签发总河长令7个,整改问题1254个,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聚焦水污染难点,沾益区注重源头控污与水岸同治。累计清理河道4155余公里、垃圾1.15万余吨。目前,南盘江、牛栏江等重点流域的7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保持在Ⅲ类以上,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全区1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也为农业灌溉和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水源,守住了农民的“钱袋子”。

沾益区摒弃单一工程治理模式,统筹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采用宾格石笼、植草护坡等近自然工法治理河道,推进绿美河湖建设,累计植绿补绿近60万平方米。河湖生态的改善,提升了沿岸7万群众和3.78万亩耕地的安全水平。同时,沾益区将河湖治理与乡村振兴结合,成功创建8个省级、13个市级美丽河湖。昔日普通的河流水库,如今成为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水美乡村的“金名片”,珠江源风景区作为典范,如今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和群众增收的依托。

建设幸福河湖,根基在人民,力量在民间。沾益区通过设置河长公示牌、开展主题宣传、组织“河小青”“党员清河”等志愿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河湖保护。河湖治理从政府主导逐渐转变为全民共治,形成了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的良好氛围。

经过五年努力,沾益河湖实现从“管住”向“管好”的转变。沾益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沾益区将继续巩固治理成效,让优质河湖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云南网记者 隋鑫 通讯员 顾正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