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龙“一地双收” 既守“米袋子”又鼓“钱袋子”
近年来,马龙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探索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协同种植路径,有效破解“粮经争地”难题,既稳住了粮油生产“基本盘”,又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5年,全区粮经协同种植面积达7.5万亩,其中粮烟种植面积6.9万亩、粮花种植面积0.1万亩、粮果种植面积0.5万亩,“一地双收”的实效逐步显现。
马龙区深耕“烟+N”模式,促进粮烟“双优”发展。作为烤烟种植重点区域,马龙区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优先位置,在保障烤烟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创新推出“烟+N”多元种植模式,通过“错季种植、空间利用”,实现“烟田不空闲、农户多增收”。2025年,全区以示范点为牵引,推动“烟+N”模式规模化落地:旧县街道白塔社区率先探索种植2000亩“烟+鲜食玉米”,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新增种植面积1500亩;王家庄街道陇胯居民小组打造1500亩“烟+鲜食大豆”种植示范田,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带动全区“烟+大豆”种植突破5000亩;纳章镇曲宗村委会种植了2000亩“烟+蚕豆”,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基础。这种“烤烟保收益、杂粮补产量”的模式,既守住了“米袋子”,又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
马龙区创新探索“花+粮油”协同种植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针对绣球花与油菜花生长周期互补的特点,在通泉街道土瓜冲旅居村规划1000亩种植基地,实现“三月赏油菜、八月观绣球”,同时还可收获粮油作物。经实地测产,该基地油菜平均亩产达132.2公斤,每亩可为农户增收886元,真正实现自然景观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马龙区打造“果+粮油”新场景,释放林地增收空间。全区现有苹果种植面积近4万亩,为充分利用果园闲置空间,马龙区农业农村局引导苹果种植大户探索“果+冬油菜”种植模式,在苹果采收后,于果树行间种植冬油菜,做到“地块有人管、粮油有产出”。2025年,全区推广“果+冬油菜”种植面积5000余亩,通过“果树固收益、油菜增效益”,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值,为粮油增产、农户增收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