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人民热情好客,壮乡风景美不胜收。”今年暑假来师宗五龙景区旅游的浙江游客刘玉平女士夸赞道。近年来,师宗县创新探索“农文旅融合+民族团结”发展模式,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农旅互促,拓宽民族团结新路径。“我们在古城村打造了集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场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云师露营基地负责人王桃一边忙着接待游客一边介绍,每逢节假日或周末,游客增多,生意红火。
近年来,师宗县深挖自然风光、生态农业、文化体验等发展潜力,以“产业振兴+民族团结+乡村旅游”为抓手,以东西部协作帮扶为契机,推进百香果、中药材、食用玫瑰等单品实现规模化种植,促进旅游方式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康养旅游、乡村体验游转变,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不断深入,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文旅融合,激发民族团结新动能。“吃到大世界认证的花米饭,我感觉太美味了。”湖南游客谭小鹏无比开心幸福。品尝壮家美食,欣赏自然之美,感受民俗之韵……各族群众欢聚一堂。今年的师宗“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季精彩纷呈,外地游客连连点赞。
立足多彩民族文化和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师宗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绿水青山为底色、民族文化为灵魂、乡村振兴为抓手,主动融入和服务“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依托曲靖“五张名片”“三大优势”,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了地方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民间工艺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文化赋能,搭建民族团结新舞台。“赏花灯、猜灯谜,元宵节活动搞得太棒了。”师宗市民姚登选赞誉道。据了解,2025年1至8月,全县接待游客28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4.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10.47%。
师宗县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构建“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特色活动”的多元平台,组织开展“非遗过大年”“元宵喜乐汇”、云南民歌大家唱等活动,将文化惠民不断引向深入。同时,积极打造以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彝族火把节、“绑神猴”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开发以壮族织锦、彝族刺绣等为代表的乡村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师宗味道”“师宗柑橘”“师宗沃柑”“良品高良”等区域品牌,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融合发展。促进各族群众理解信任、交流共荣,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云南网记者 张雯 通讯员 袁燕坤 陈忠荣 柏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