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源县老厂镇押租村的爱心人士尊师重教承美德,设立洒居教育基金,托举学子梦想,激发教师教学热情——爱心传承半个世纪 基金赋能乡村教育
金秋九月,富源县老厂镇押租村的田埂上,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山坡上的石榴红得像一串串小灯笼。与这丰收景象一同到来的,还有洒居教育基金的表彰奖励仪式。
前不久,老厂镇押租村委会洒居小学的操场上一片欢腾——这里正举行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庆祝活动暨洒居教育基金捐赠、奖励仪式。操场上,获奖教师手捧奖金,学生们笑脸盈盈,爱心企业家、村干部与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者东辉13500元、杨茜11800元、桂镜怡23011元、熊顺丽25475元……”随着基金奖励名单逐一宣读,现场掌声此起彼伏。今年,洒居教育基金共发放奖励金324558元,19名教师、46名学生及10名大学生获此奖励。
基金创设,凝聚乡村教育希望
这份教育爱心的传承,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押租村委会的爱心人士便自发捐钱捐物,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洒居小学硬件设施。村里的老一辈田斌昌回忆道:“那时候大伙日子都不宽裕,但为了让孩子们能有好的学习条件,乡亲们都尽己所能——有的凑钱给学校添置桌椅板凳,有的出工出力修缮漏雨的教室。这种互帮互助、重视教育的精气神,一直传到了今天。”2022年9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乡贤、押租村委会与爱心企业共同推动,洒居教育基金在押租村委会洒居小学正式成立。
这一举措,将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零散爱心捐赠,转变为制度化、质效化的长效帮扶机制。洒居教育基金负责人唐加兵告诉记者:“我们洒居历来有尊师重教的老传统。从老一辈人凑物捐资改善办学条件,到如今成立规范化的教育基金,变的是爱心传递的形式,不变的是洒居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下一代的奉献。而且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少企业面临经营压力,这些爱心企业家仍坚持每年捐赠,这份担当实在难能可贵。”自成立以来的四年间,洒居教育基金的年度奖励金额逐年递增,累计发放奖励金超91万元,先后奖励优秀教师、品学兼优学生共278人次。
完善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为确保奖励公平高效,洒居教育基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奖励机制,涵盖名次奖、进步奖、优生奖、优秀班级奖、领导班子奖等项目。在该机制下,教师可依据不同维度的教学成果获得奖励,每位教师都有可能因教学成绩突出同时斩获多重奖项。
以洒居小学英语教师桂镜怡为例,她今年凭借优异表现,同时获得名次奖、进步奖、优秀班级奖与六年级优生奖,四项奖励总额达23011元。日常教学中,桂镜怡承担多个班级的英语课程,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她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在全镇统考中均名列前茅,成为学校教学的“标杆班级”。
“教育基金的设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洒居人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桂镜怡坦言,“现在大家备课更用心了,对学生更负责了,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份付出都会被看见、被珍惜,这份认可比什么都重要。”
“以前可能更专注于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我们不再只是埋头教书,而是主动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同样收获颇丰的熊顺丽老师说。她此次共获得25475元奖励,教育基金就像一针“强心剂”,激励教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也让教师对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热情和期待。
成绩跃升,从垫底到名列榜首
洒居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专职教师22人、工勤人员4人,在校学生378人,其中住宿生283人,占比超七成。回溯2020年,该校综合成绩在全镇10所完小中排名第9,处于垫底的位置,办学成效亟待提升。
转机始于2022年洒居教育基金的成立——基金的激励作用迅速显现,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自此,洒居小学的综合排名稳步攀升,从2020年的全镇第9名,一路跃升至2023年的第1名,并连续三年稳固保持榜首位置,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逆袭”。
“从过去乡亲们自发的零星捐赠,到如今制度化运行的教育基金,洒居人重视教育的精神一脉相承。”洒居小学校长李祥华感慨道,正是这份传承改变了学校的教风与学风,同时教师的教学热情被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显著增强,全校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学子受益,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洒居教育基金的奖励范围不仅覆盖教师,更向优秀学生与考上大学的洒居籍学子倾斜,以激励更多年轻人勤学奋进。今年,考入电子科技大学的洒居籍学子刘镒铠,便获得了20000元的大学生励志奖。因在校无法亲临现场,他通过视频回信表达心声:“这笔奖励让我真切感受到家乡对学子的关怀与认可,进入大学后,我一定会踏实学习专业知识,不辜负家乡的期望。将来有机会,也定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教育发展添一份力。”
在小学部的优生奖励环节,各年级综合排名前六的学生,可依据名次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其中,三年级学生陈柯媛的进步格外亮眼——她去年以年级第4名的成绩获得300元优生奖,今年名次提升至第3名,奖励金额也增至400元。谈及奖金用途,陈柯媛笑着说:“我打算用这笔钱买一些笔记本、画笔等学习用品,再挑一份小礼物送给杨老师,感谢她平时对我的帮助。”她坦言:“每次自己获得表彰,我都特别开心。现在我就想着好好读书,以后也想回到洒居小学当老师,把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到的爱心,传递给更多像我一样的家乡孩子。”
乡村重教,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洒居教育基金的成功设立,离不开当地企业家的大力支持。爱心企业代表刘旭表示:“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看到洒居小学取得的优异成绩,我们深感每一分钱都花得值。这是我们祖辈就有的传统,我们要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
基金的捐赠名单上,不仅有当地企业家,还有普通村民和外出务工人员,他们用行动延续着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的爱心传统,诠释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坚定信念,更在当地形成了重视教育、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数学老师韩顺香是从外地考回洒居小学的,刚来,学校便让她接手六年级二班班主任一职。韩顺香说:“来了之后,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全村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在这里,尊师重教不仅是一种家庭传统,更是整个村庄的共同价值观。有了这些底气,我便能无所顾虑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反哺,凝聚振兴发展合力
洒居教育基金的影响力早已突破校园围墙,深度渗透到押租村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老厂镇押租村党总支书记李二奎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基金带来的示范效应太明显了!现在村民们不仅重视孩子教育,对村里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也很配合。”由此,村里逐渐形成“教育改善—人才成长—反哺家乡—文明提升”的良性循环,乡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四年来,洒居教育基金始终以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运作模式,托举起无数乡村孩子的求学希望,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洒居教育基金像一座温暖的桥梁,一头连着乡亲们“望子成才”的殷切期盼,一头载着师生们“教好书、读好书”的美好梦想,年年如期为奋斗者送上荣光,为追梦人照亮前行之路。这颗始于20世纪70年代、跨越半个世纪的“教育爱心种子”,如今在洒居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静待花开满园的美好图景。尊师重教承千年美德,兴学育才振乡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