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曲靖市会泽县雨碌乡白彝村和座江村的大豆种植示范区,连片田野满目金黄,豆荚饱满,清香四溢。田间地头,农户正抓紧采收;仓储车间内,脱粒机轰鸣运转,圆润的豆粒如金珠滚落,一派丰收景象。
近年来,会泽县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目标,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粮经协同潜力。大力推广“大豆+X”套种模式,有效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走出了一条“一地双收”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会泽县地处滇东北高原,山地多、平地少,人均耕地面积有限。近年来,会泽县推动粮经协同发展,在烤烟、辣椒、果树等主产区开展大豆套种示范,依托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多个示范种植区,集成推广烟后大豆、果豆套种、椒豆套种等高效模式。
“今年我们实行烤烟和大豆套种,两种农作物错时采收,光热水肥资源共享,一举两得!”会泽利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管理人员兰兴武高兴地说。
今年,会泽县在雨碌乡、田坝乡、娜姑镇等地实施粮经协同烟后大豆示范种植3650.6亩,在金钟街道、宝云街道、火红乡、乐业镇等地实施果园套种大豆、辣椒套种大豆600亩,在者海镇、新街乡等地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22万余亩,加上其他模式种植,全县种植大豆面积达5.12万亩。
为提高种植效益,会泽县农技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扶持,引导农户选用耐荫抗倒、丰产稳产的云黄13、云黄12、云黄17等品种,并在行比配置、播种、施肥、植保等环节统一指导,并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阶段性指导,采用科技措施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种植大户王怀民在流转的1200多亩土地中,广泛采用玉米、烤烟套种大豆模式,今年实现了预期效果。他向记者介绍:“关键要卡准播种时间,选对品种,还要考虑到海拔因素。像云黄17在海拔1800至2000米区域表现非常好。”
为了验证各项科技措施的实施效果,会泽县农业部门邀请省、市专家进行随机测产。在雨碌乡白彝村烟后大豆示范区,专家团队随机选取5个样点开展理论测产,理论亩产达187.38公斤;在座江村大豆高产高效示范样板区,对3块田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273.5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示范区充分利用烟墒和烟田余肥,烟后大豆套种技术示范效果良好,光、温、水肥资源利用高效,建议进一步优化技术,在适宜区扩大种植。
科技示范显成效,政策扶持再加力。在强化技术推广的同时,会泽县的政策支持也全面跟进。为了提升群众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会泽县对示范推广的粮经协同大豆种子采购、品种筛选繁育及示范标牌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对病虫草鼠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耕、种、收、脱粒等社会化服务进行补助。调动农户积极性,推动大豆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据悉,今年会泽县的5万多亩大豆预计总产量624.6万公斤,产值约4100万元。“大豆+”套种模式正让更多农户在“一亩三分地”上种出“双份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云南网记者 隋鑫 通讯员 代玉春 秦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