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师宗“花”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师宗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统领,以数字化为导向,依托气候与资源优势,引进昆明花易宝科技有限公司注资成立师宗芳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建成师宗彩云现代花卉产业园,使师宗花卉业走出了一条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蝶变之路。2024年,产业园产鲜切花1200万枝,实现产值1800万元,带动500余户农民增收。
健全完善三项机制,引入“花易宝”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现代花卉农业产业园快速落地投产,跑出产业建设“师宗速度”。
常态联系机制。建立在外乡贤人才库,每年以“共商共建共赢”为目标,定期组织入驻企业代表、师宗籍外地经商人员代表召开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2023年2月,彩云镇在座谈会上捕捉到昆明花易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有回乡发展的意向后,立即组建工作专班进行洽谈,高效促成项目落地。
专班服务机制。组建“服务专班”提供定制化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将土地流转、环评、施工许可等12项审批事项集成办理,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项目4月开工建设,8月种苗移栽,12月首茬鲜花采收,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政策保障机制。制定《彩云镇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对新建智能大棚给予54万元补贴。税务部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微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2024年为企业减免税费295万元。
构建全链管控体系,实现“数字化”
聚焦“数字化”,建立“标准化种植—标准化采后处理—冷链配送”全流程质量体系,全面覆盖生产端、加工端到流通端,实现全流程品质管控。
注重技术创新。建立花卉研发中心,引进“洛神”“高原红”等12个优质品种,开展无土栽培、花期调控等技术攻关。开发“花卉云”大数据平台,整合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市场价格等信息,为种植、加工、营销等提供精准决策支持。2024年,园区鲜切花平均单产提升40%,优品率达80%。
发展数字农业。建成170余亩智慧农业园区,含11万平方米高标准智慧大棚及水肥车间、冷链配送中心、采后处理中心等配套设施。通过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与智慧水肥系统,24小时精准调控温湿度、光照,稳定花卉生长周期,提升抗风险能力与产品品质。引入物联网传感器和无人机巡检技术,实现病虫害监测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
实现四季供应。依托智能设施农业核心技术灵活调控花期,通过高标准智慧大棚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智慧水肥控制系统,精准调节光照、温度、水肥,将传统60至70天的生长周期压缩至45天,实现夏季45天超短周期采收,确保全年12个月不间断供应,填补市场空档期,实现“四季有花、月月上市”,单品溢价达40%,显著提升产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开展线上交易。推行“互联网+花卉”模式,鲜花经打冷处理后通过“花易宝”平台交易,实现花农、合作社与批发商、花店直接对接,优化供应链、降低交易成本。平台提供价格查询、数据分析及全品类花材一站式撮合服务,流通时长减少12小时以上,成本降低30%,损耗率下降50%。2024年,彩云鲜切花远销荷兰、迪拜等13国,出口创汇200万美元。
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增收多渠道
变土地资源为就业资本,变产业链为就业链,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土地入股收“租”金。创新“保底分红+阶梯收益”分配机制,46户农户以土地入股芳尔花卉公司,签订30年流转协议,每亩年保底分红2000元,群众年保底分红20.6万元,村集体增收2万元。通过“土地银行”收储盘活闲置土地200亩,户均年增收8000元。
培训就业领“薪”金。实行“土地流转+优先返聘”,吸纳本地农户参与生产,提供田间管理、电商运营等多元化岗位,实现“流转有租金、务工有薪金”。目前基地吸纳100余人长期务工,高峰期日用工300余人,年人均增收3.5万元。构建“培养—就业—晋升”成长链,打造“田间学校”开展技能培训,60人持证上岗,月均收入5500元,3名农民晋升管理岗位。
融合三产挣“利”金。以“鲜花+文旅”打造消费新场景,连续举办“三月三”民俗活动,2025年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旅游收入40余万元。建成荷莲观光园等体验项目,开发DIY手工、主题民宿等业态,与婚庆、酒店合作推出定制服务,年承接高端订单30余场。
今后,师宗县将继续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链融合发展、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花卉“出滇入海”。预计2025年产业园鲜切花总量可突破3000万枝,总产值可达5000万元,带动2000余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窦智 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