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曲靖频道 >> 要闻 >> 正文
曲靖师宗:窦氏家风润乡土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 16:56:47  来源: 云南网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调研团四分队前往师宗县竹基镇淑基村开展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当前淑基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乡风建设的特色做法。

  淑基有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其中,窦氏兰玉家风尤为系统、完整,传承千年、历久弥新。据竹基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陶雯琦介绍,“淑基”原名“束鸡”,经窦氏诗礼传家积淀而雅化,寄托着“做人清澈如‘淑’方为立身之本”的期许。

  窦氏第二十一世孙窦良孝介绍,从窦燕山“教五子,名俱扬”,传至晚清窦晟、窦欲峻、窦垿祖孙三代,特别是经名贯九州的岳阳楼长联作者—窦垿发扬光大,形成了“尊祖敬宗、读书端向、思义存仁、善恶有分、为官清廉”的家风,一直被窦家人当作传家宝。

  淑基村最不缺的就是“字”,它们写在祠堂门楣、记在族谱里,刻在木柱上……一副楹联、神对、训辞、戒辞及“留余”警示,加上十八幅家史图,传承着窦氏家族做人准则。

  从古至今,窦氏一脉出了不少文人雅士,一个个不仅在仕途上颇有建树,更留下了不少教育后代的名言金句。最著名的,要数那副俗称“神对”的家训联——“守祖宗义方教泽,愿子孙世代书香。”对联虽言简意赅,却意味深远。窦氏第二十二世孙窦友尚说道,“时至今日,这副家训联仍高悬于每户窦氏人家的厅堂之上。它浓缩着窦氏一脉绵延数千年的传承愿景:不求功名富贵,而求世代书香、心存本分、立身有德。”

  在窦氏家族完整的训诫系统里“留余”警示颇具古典哲学意味。窦垿“留余”思想意在告诫后人不可穷奢极欲,对人对己、做人做事都要留有余地,有多少不必用尽,有几分就做几分。“老祖宗的意思很实在,人不能太贪,不能太满,得给别人留口气,也得给自己留条后路。”淑基社区党总支书记窦友仓解释道,“这不是虚的。现在村里人谁家过红白事,都知道‘不能铺张’,这就是‘留余’的根子在。”

  这股家风从窦氏祠堂吹进了淑基千百家,深刻影响着其他姓氏的村民。刘贵友就说:“有时候气头上要冲动行事,忽然就想起以前听过的家风家训,心里一下就平静下来。”这正是窦氏家族一直提倡的“睦族和邻”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家风就这样,在数千年的浸润下从窦家的规矩变成了全村的共识。

  从农村小院到学校课堂、从家庭家宴到机关会议,窦家人始终高度重视“清廉”二字。村头巷尾、院前屋后,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讲述着《许梦兰案》《客栈参知县》等窦氏先辈清正廉洁的故事。“做人做官,都讲究清清白白,如同白雪一般,没有一丝杂质。”这是淑基村窦家老一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窦垿,是窦氏族人心中的“廉祖”。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留下的诗文和家训,时至今日仍广为流传。为了让这份精神继续引领后人,竹基镇把窦垿的事迹融入“清廉竹基”建设,挖掘家风家训、整理诗词警句,并用展览、讲堂、活动等形式讲出来、用起来,让清廉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

  “清廉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村里的退休老教师窦友庚说得很坚决。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说起窦氏家族的规矩,一点都不含糊:“国家的东西、公家的东西,一针一线都不能动,不是自己的,想都别想。”

  为了把清廉文化送进千家万户,淑基村也在不断创新廉政教育方式,推出“家风故事会”“院坝会”“清廉夜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规矩讲得亲切、讲得入耳,让村民们在聊天中受教,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清廉文化。据陶雯琦介绍,“根植于清廉文化,竹基镇创新推行‘12345’工作法,细化廉政监督链条,让清廉不只靠人讲,更靠制度守。”

  窦氏祠堂的门常开着,迎来送往的不只是家族子孙,更是整个村庄的风气。调研团指导老师张瑜总结:“家风看似无形,却在日常生活中根植人心。这些沉淀在柴米油盐间的传统美德,正是文明乡风建设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

  窦氏良好家风的种子,在淑基这片土地上悄然生根,渐渐开花,最终孕育出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云南网通讯员 刘弘雨 赵杨益佳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