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曲靖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村房短住”开辟避暑旅居新赛道 富源来了“新村民”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2日 15:55:14  来源: 富源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村房短住”开辟避暑旅居新赛道 富源来了“新村民”

  近期,随着盛夏的到来,来自江苏、新疆、重庆、四川等省份的100多名避暑旅居游客直奔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迆勒、玛依咱、糯木等村寨,以“新村民”的身份享受乡村慢生活。

图片

  “截至当前,全镇已经累计盘活闲置房屋120栋,改造出旅居客房500间,通过‘村房短住’的探索实践,开辟了一条避暑旅居新赛道。”记者采访中,富源县竹园镇党委书记赵超林信心满满,“通过线上线下引流,半个月内就可实现饱和入住。”

  竹园镇生态宜居,邻里和睦、乡村和民族特色丰富。但因辖区内就业岗位有限,导致每年上万名青壮年劳动人口跨区域外出务工,导致村落空心、房屋闲置、土地撂荒等系列问题。如何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破解乡村发展困局。今年以来,富源县竹园镇党委、政府明确将“村房短住”发展模式作为破解乡村旅居困局的关键突破口。

  发展要突围,思想先破局。为统一全镇镇村干部思想,年初,竹园镇就精心组织镇村干部到具有“旅居云南第一村”的曲靖市马龙区土瓜冲及沾益区红瓦房等深入学习。

  “村房短住”作为区别于城市民宿与传统休闲康养的新型模式,具备少投入、轻资产、易复制、性价比高的特性,既能激活乡村旅游,带动增收;又能有效盘活农村闲置用房,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组织全镇镇村干部全程学习后,竹园镇一边深入探索研究,一边全力推进落地见效。

  在探索研究方面,竹园镇推行“一户一策”,探索出“合作社托管+平台改造”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托管农户闲置房屋,平台负责改造升级,按照40%给参与农户分成;另一种是以“农户自改+平台分成”模式,鼓励农户自主改造房屋,平台协助进行客源引流,按照70%给参与农户分成。

  在推进落地见效工作上,竹园镇以“线上+线下”方式推进,线上层面,通过网络平台,12名镇级、14名村级年轻党员干部化身“乡村主播”,通过镜头展示竹园镇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开展线上宣传引流。线下层面,镇党委成立“村房短住”工作专班,在玛依咱村设立“新村民”服务站,统筹推进房源整合,建立游客接送、入住登记、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一条龙”运营管理体系。

  “别人通过乡村旅居可以增收,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全程参与学习后的玛依咱村村民何礼奎,猛然开悟,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自家9间闲置房精心改造后,打造成“一院一品”特色样板房。如今,每间房每个月以600元出租,且早已爆单。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当地12名村民跟进效仿。

  “这里山美水美,空气新鲜,我们来了就不想走。”“村民很淳朴,服务很周到,在这里生活每天心情都很舒畅。”“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我要当这里的推荐官。”前来旅居的重庆、湖北的王先生夫妇及何女士夫妇在竹园镇玛依咱村“安营扎寨”后,如今,白天逛乡街子,买土特产,晚上到当地老乡家串门拉家常。

  “竹园镇将紧紧抓住‘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全面盘活乡村农房沉睡资源,构建可游、可居、可养、可享的生态圈,让‘始于山水、归于烟火’更加有形有感。”赵超林介绍,通过“村房短住”避暑旅居产业,同时带动餐饮、零售等业态同步发展,让昔日寂静的“空心村”人气越来越旺,扭转“人走房空”困局。(博达 黄志艳)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