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第38个“6·26”国际禁毒日,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4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和1起涉毒洗钱犯罪案例,并通报禁毒工作情况,向社会释放“涉毒必惩、惩毒必严、治毒必果”的信号,彰显人民法院依法严惩毒品犯罪的坚定立场。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曲靖市全市法院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089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21年433件、2022年263件、2023年232件、2024年123件、2025年1至6月38件,数据变化体现了第五轮禁毒人民战争取得的显著成效,彰显了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
曲靖市地理位置特殊,肩负斩断毒品外溢的使命,防控任务繁重。当前,毒品犯罪呈现出智能化、隐蔽化的新特征,毒品交易手段网络化,“互联网+物流+电子支付”模式日益普遍;“人货分离”“钱货分离”等非接触式犯罪增多,毒品犯罪手段多样化、复杂性。
对此,曲靖市坚持从严惩处,强化综合治理。突出打击重点,严惩源头性毒品犯罪、危害青少年犯罪等的惩处力度;落实宽严相济政策,做到罚当其罪;注重从经济上制裁毒品犯罪,加大涉毒资产追缴力度和财产刑判决执行力度。
在依法审判的同时,曲靖市强化协作联动,不断提升毒品案件审判质效,积极开展禁毒宣传。通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模拟法庭等形式加强青少年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禁毒短视频,并针对案件反映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推动源头治理。
此次发布的5起案例涉及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容留他人吸毒、贩卖运输毒品及涉毒洗钱犯罪。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犯罪手段如何隐蔽,都难逃法律制裁,曲靖市将不断加强新时代毒品案件审判工作,深化禁毒综合治理,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作出新的贡献。
云南网记者 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