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宣威市西宁街道马街村:特色种植绘就乡村振兴增收画卷
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宣威市西宁街道马街村以特色种植产业为“笔”,勾勒着农民增收的鲜活图景。依托土地、交通与劳动力优势,这里的康乃馨与蔬菜产业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蓬勃发展,让土地生金、村民致富,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马街村康乃馨种植基地,连片花棚内粉、红、白各色康乃馨竞相绽放,工人们手持花剪熟练采收,经修枝、捆扎后装车发往昆明斗南市场。
马街村村民何粉琼说:“来这里来做,离家也近,娃娃也管得着,家务也能做,一年做个一两百个工,一两万块钱还是做得的,比较不错。”
2020年,西宁街道马街村委会的村民张祖兴瞅准康乃馨“病虫害少、销路稳”的商机,成立盈鑫农业公司,如今20亩花田已扎根五年。
宣威市盈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祖兴说:“我们种了20亩,这几年效益一般化。下一步,如果合适我就扩大规模,如果不合适照着现在的规模,品质做好点。用工基本上都是我们这边的,工资基本在2500元到2600元一个月,平均每天六七个人,一年付出去8万元的工钱,效益好一点一年有10多万元。”
目前,马街村像张祖兴这样的种植户还有16家,总面积达600多亩,一批种苗可连续采摘4季,第二季采摘正从5月初持续展开。
在百亩荷兰豆基地,豆苗已攀至半米高,工人正为藤蔓围线搭架。种植户朱存林扎根8年,今年150亩荷兰豆预计年产值150万元,10天后即可上市。他指着连片豆田介绍,基地每亩付700元地租,常年吸纳村民就近务工。
荷兰豆种植基地负责人朱存林说:“这里气候合适、土地平整、水利也好、人工也有、投资环境也算好,今年种了150亩,每年付出去60万元左右的工钱。”
近年来,为带动村民增收,马街村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新路径,凭借本村水源丰富、土地平整肥沃、农村劳动力充足等优势,结合实际,将康乃馨花卉产业和蔬菜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采用“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花卉和蔬菜产业,让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西宁街道马街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徐天林表示:“我们马街村委会除传统种养殖产业外,最近几年,主要特色产业有花卉产业,主要品种是康乃馨,有600亩,每亩年产值在3万元左右;其他蔬菜产业长期稳定在1200亩左右,种得好的每亩产值6000 至8000元,种得差的每亩的产值到4000元左右。每年能解决马街村就近务工600人左右,务工费用人均到2万元左右。下一步,村两委主要在稳定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多发展一部分经济作物,给我们的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如今的马街村,花香与菜绿交织成景,“土地流转+务工”的双增收模式让村民端稳“产业碗”。下一步,村两委将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深耕经济作物,让特色种植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薛开雷 秦玲玉 黄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