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麒麟区越州镇禾嘉欢农业公司冷库看到,工人们在库台前有条不紊地忙着削菜、打包、装箱、冷藏、搬运,一筐筐鲜嫩的蔬菜、一箱箱新鲜的果子,正整装待发全国各地。
近年来,为打破现代农业产业园农副产品存储难、销售难的发展瓶颈,越州镇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沿326国道精心规划布局“一园四片”冷链物流产业园。随着汇潮、益禾源、合一、海特等10余家企业相继入驻,如今已建成311门冷库,库容达58.3万立方米,月周转果蔬达40万吨。同时,配套建设了制冰厂、泡沫箱厂等冷链设施,延长了农副产品销售周期,辐射带动了周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让农副产品就地就近冷冻保鲜,极大增强了市场抗风险能力。
越州镇横大路村敏锐察觉到冷链物流的潜力,于是便采用集体筹股的方式,盘活25亩集体闲置资源,建成7门冷库。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7月中旬租给种蓝莓的公司用于蓝莓储存销售,7月中旬至9月底租给毛豆收购商,一年下来村集体收入近90万元。
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每门冷库需配备约30名工作人员,越州镇建成的311门冷库,已累计为当地和外地提供了900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务工收入超3.6亿元。
一业兴则百业旺。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业产业注入了强劲新动力,更为当地村民开辟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带动了家门口就业、住宿、餐饮、超市、运输等相关业态的发展。
老吴村村民阮小丽一边熟练地削着菜,一边分享着喜悦:“我把家里3亩土地流转给公司种蔬菜,每年能拿到6000元的租金,现在又能在冷库务工,每天收入200元。”
在冷链物流企业的辐射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投身创业热潮,利用自家房屋或租赁场地,开办宾馆、饭店、烧烤店、超市等50余家经营场所,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真正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自从合一农业公司冷库建成后,我就利用自家的房屋和院子,开起了农家菜馆。每个月算下来,有4000多元纯收入。”谈起如今的生活,大梨树村村民胡建生信心满满。
从“卖一季”到“卖一年”,从“单业态”到“多业态”,越州镇以小小冷库为突破口,激活了当地高质量发展的“热”经济。
云南网记者 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