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曲靖市会泽县人民医院的骨科病房里,上海市宝山区派驻会泽县进行医疗帮扶的专家王平,正在为胸椎骨折患者朱朝梅检查恢复情况。“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能享受上海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心里又踏实又感动。”朱朝梅话语中满是感激。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近年来,会泽县以“外援激活内生”,借力上海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顶尖医疗资源,苦练内功提升本土医疗水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从“保基本”迈向“高质量”,县域就诊率达95.85%,患者门诊满意度达93.73%。
外援赋能:顶尖医疗资源下沉
2023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会泽县建立了5年的对口帮扶关系。在华西医院进修的会泽医生张兴树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这里顶尖的专家团队、前沿的诊疗技术与多学科协助诊疗模式,激励我不断精进医术,守护患者健康。”目前,华西医院已派出1名专家到县人民医院担任学术院长,6名专家担任学科主任。
上海宝山区的医疗帮扶成效同样显著。2018年以来,15名上海市宝山区专家先后赴会泽开展驻点帮扶,203名会泽医务人员赴沪进修,使会泽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上海专家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2023年,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联合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及云南龙头企业等优势资源,在会泽县中医医院成立“会泽三乌产业研究院”并成立风湿疼痛诊疗中心。刘良院士指导的“三联序贯疗法”已惠及1万余名风湿疼痛患者,受到广泛好评。
众多顶尖医疗资源齐聚会泽,通过带教查房、业务培训等方式,将高端医疗技术的“种子”播撒至会泽大地。这种“传帮带”的模式,让会泽的医务人员快速成长,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内生驱动:“体系升级”让就医更便捷
“不用挂号也不用带医保卡,刷脸就能看病,真是又方便又实惠!”钟屏街道木城社区居民陈兴能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赞不绝口。这个“智慧卫生服务站”开展从人脸识别到取药的“一站式”服务,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县中医院,患者颜高巧正在用手机完成挂号、缴费。“在公众号预约挂号后,到了医院便可以直接就诊,全程不用排队,非常方便。”颜高巧说,如今会泽县的医疗水平显著提升,与省级大医院差距明显缩小。本地就医报销比例较高,患者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大大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会泽县投入7400余万元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县域智慧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县医疗发票电子化、医保刷脸智能化、操作系统云化。投资20余亿元用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添置,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减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县域智慧健康信息平台能监测全县医疗数据,比如全县医院的就诊人数、住院人数以及与上一年度的对比趋势图,还可以看到每个单体医疗机构的每日门诊人次。”会泽县中医医院信息科负责人谭亚鹏介绍,通过数据情况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者分析研判全县整体的医疗状况,加强弱势学科建设,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民生温度: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65岁的周大爷患有多种肺部疾病,通过会泽县人民医院与华西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病情得到有效治疗。“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不仅省去了路途上的奔波,家属护理也方便。”周大爷说。
近年来,会泽县整合县域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下沉和均衡布局,组织开展县直医院帮扶中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帮扶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横向调整104名医务人员帮扶基层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99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从“龙头强”向“县域强”的转变。
据统计,会泽县累计选派300余名业务骨干赴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招聘39名研究生、招募28名银龄医师,患者门诊满意度上升至93.73%,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从奔波昆明大医院排队挂专家号,到足不出县问诊国内名医;从“病有所医”满足基本需求,到“病有良医”享受优质服务;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家门口轻松就医。会泽县以“强基层、惠民生”为导向的医疗改革,让医疗惠民的春风吹遍每寸土地。
“我们将深化医共体建设,让优质资源持续下沉。”会泽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德山表示,会泽将重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扩大智慧医疗覆盖面,巩固与顶尖医院的合作成果,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云南网记者 隋鑫 通讯员 代玉春 秦本林 茅永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