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营养袋基质土育苗,在营养袋里播种当归籽,这样它的根系就一直朝下走,长出来的当归就像黄萝卜一样,是萝卜归。”在曲靖市会泽县驾车乡当归移栽基地,当归种植大户顾双林一边指导工人移栽当归,一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的育苗技术,“我们种出来的都是精品当归,别人的卖13元一公斤,我们的当归随便都要卖15元至18元。”
顾双林的当归种植基地,30多名工人正在移栽当归苗,记者发现,顾双林移栽当归的方法跟以往的不一样,采用的工具也大有区别。整地理墒后先覆地膜,再浇定根水,浇水用的皮管一头套上一根长约两米,直径约1厘米的铝合金管子,浇定根水时,这根铝合金管子插进地膜足足有30厘米,浇足水后取出。“这个管子和浇水方法是我自己发明的,使用了三四年了,效果非常好,这样浇上足够的定根水,当归苗移栽后就具备足够的抗旱能力。”顾双林说。
移栽现场,记者还发现,工人打塘的工具也很特殊,不是用锄头,而是用电钻。两名工人手拿带有移动电源的电钻,随着电钻嗤嗤的声响,一个个直径约5厘米,深度约20厘米的小孔便在地里一字排开,工人在孔里放入装上营养袋的当归苗,直径、深度刚刚好,把苗覆盖上细土后摁紧,再用特制的管子浇一次水,一棵当归苗才算移栽结束。
“用电钻打孔移栽的优势就是让当归的根系垂直扎进土里,以后它的主根就会又粗又长,长成正宗的萝卜归,不会有很多的须根。采用这样的方式移栽,每亩地和漂盘育苗的成本相比会高出2千多元,但是我们采用这个技术种植,以后的亩产可以达到1吨,而且品质非常好,这样算下来还是划算的。”顾双林自豪地说。
据顾双林介绍,由于移栽之前浇上了足够的定根水,加上移栽的时候打孔深、下苗深、浇水足,当归成活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即使移栽后20天不下雨不浇水,当归苗照样能成活,而且会增强当归的抗病虫害能力,这样就保证了当归的产量和品质。
顾双林种植当归已有5年,在驾车乡驾车村种植当归150亩。5年来,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种植技术,由于他的精细化管理,他种植的当归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种植的当归大部分销往甘肃一带,甘肃客商直接来地里收购,每年都是供不应求。”顾双林介绍,2024年,他种植的150亩当归实现销售收入180余万元。
在顾双林的基地,每天都有30多名工人在忙活,趁着家里的农活不多,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在这里打工待遇还是好的,每天工钱100元还供一顿饭,我家也种着7亩当归,在这里还学到了技术,以后我要学着顾老板这样种植、管理当归。”务工群众王晓玲说。
看着顾双林的种植技术产生的良好效果,周围的当归种植户都来向他“取经”,顾双林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教给他们,还会抽空到他们的地里进行指导。“来请教我的都是以前吃过亏的种植户,我都会亲自指导他们,让他们种植的当归品质和我的一样好。”据顾双林介绍,这两年来,驾车乡有70多户当归种植户跟随他利用营养袋育苗的技术种植当归,效果都非常好,“以往他们的当归抗风险能力差,往往是辛辛苦苦付出一年还提心吊胆担心收成不好,现在掌握了这个技术,产量和品质有了保证,种植户们心里就有了足够的底气。以后我打算带着他们把当归初加工做起来,自己晒干货、切片,我们种出这么好品质的当归,要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利用当地土地宽广气候冷凉的自然优势,驾车乡大力发展当归等中药材种植,截至目前,种植当归、党参、云木香等中药材2万余亩,预计可实现产值1.6亿元以上。
云南网记者 张雯 通讯员 代玉春 秦本林 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