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陆良小百户:凝聚力量促提升 乡村蝶变焕新颜
近年来,陆良县小百户镇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1521”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集中整治和常态清洁有机结合,强弱项、补短板,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完善一套体系 搭建整治提升“指挥部”
结合乡镇实际制定《小百户镇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成立专项工作组,抽调专人成立人居环境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各村(社区)开展工作。专项工作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加强部门之间沟通联动,及时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研判,对工作重点、工作措施作出相应调整,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务实高效。每个村(社区)则由镇挂包联系领导、村党总支书记以及具体业务人员组成村级“三人小组”,实行村三委成员包片、支部书记包村、党员包户三级责任制,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搭建起了乡、村、组联动、一抓到底的指挥体系,实现了各级力量在一线积聚、难点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成效在一线显现。
落实五项机制 打造凝聚合力“推进器”
建立完善日常保洁、垃圾清运、收费管理、常态调度、督察考核“五项机制”,为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提供充足的制度和财力保障,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将每月20日确定为“村庄清洁日”,与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集中整治村内“五堆十乱”突出问题。每月开展1次工作调度,从全镇81个自然村中随机抽取2至3个作为现场点位,现场评分通报等级,亮做法、比成效、学经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评为“好”的村(社区)进行奖励,作为每季度兑现人居环境工作经费的依据。不定期开展暗访检查,听民意、找问题、亮“家丑”,拍照交办,并在调度会上进行通报,推动各村(社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突出两个主体 吹响群众参与“集结号”
突出村级平台公司和群众两个关键主体,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积极性。村级平台公司将保洁、垃圾清运纳入经营范围,负责机械化清运、运输车辆配置、保洁员招聘管理等业务,群众缴纳的卫生费及党委政府奖补的资金作为保障,一方面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提供助力,形成了共建共享的双赢局面。通过“党委带动、支部联动、党员行动、网格互动、群众参与”的机制,开展“红黑榜”评比、院坝协商、党员议事会、志愿服务等活动,村组干部、党员、网格员率先垂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提升中来,动手绿化、美化、亮化自家庭院;清理村内主干道路公共区域、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栽种果树、花草、蔬菜,打造各式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以小美促大美,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亮丽风景线。2024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68次,开展集中宣传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册,群众的卫生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打造一批典型 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落实典型引路法,根据各村地理位置、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情况,“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做好村庄整治工作,补齐乡村绿化美化的短板弱项,以中坝所庄村、炒铁章柏村等9个市级绿美村庄为引领,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抓住乡村旅居发展机遇,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与“空心村”改造、移民新村建设、特色民族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打鼓村、所庄村、郭官堡村、邵庄子村等村打造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不断深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2019年以来,全镇共改建卫生公厕32座、改建卫生户厕6,064座,建立垃圾中转站2个,23个自然村完成污水管网改造,过去垃圾无人管、风来满天飞,污水靠蒸发、村内环境差的情况彻底扭转,越来越多的村庄呈现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面貌。(陶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