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厚植人才沃土 助力乡村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
罗平县板桥镇围绕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要求,以金鸡峰丛油菜花海为核心,积极发展精品民宿、摄影探险、中医药展示及体验等新型业态,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示范点。但在发展中,当地干部群众最大的感触就是人才的缺乏,这成为制约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罗平县板桥镇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更要满足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破解人才发展瓶颈,才能聚集人才、激发活力,带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在乡村振兴人才建设中,首先要创新本土人才培育机制。各地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相关产业,带动群众走上致富道路。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和升级,一些旧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农业农村发展,这就要求实施乡村科技人才培训计划,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本土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爱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其次,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优秀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当前,农村地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绿色农产品等都是市场热点,人才需求量较大。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才能留得住人,让人安心扎根农村。要建立乡村人才发展基金,对扎根基层奉献的优秀人才进行补贴和奖励,切实提高乡村振兴人才的待遇,消除乡村振兴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发展献智献策。再次,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只有建立灵活的乡村人才评价机制,树立重能力、重实践的评价导向,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才能让人才安心扎根农村。
人才兴,则乡村兴。在乡村广阔的舞台上,要根据市场导向,紧跟时代脉搏,优化人才政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在乡村这片沃土上大显身手,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毛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