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曲靖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守”艺人赵书义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10:05:00  来源: 云南网-曲靖日报

原标题:“守”艺人赵书义

画毡。

洗毡。

画毡。

铺毛。

赵师傅头戴毡帽,身穿半长罩衣,手执一根长竹竿,站在一个三面土墙一面敞口的小楼上选羊毛。羊毛在一个电动刀盘前飞舞,随着刀片的旋转,羊毛里不时弹出一些砂土。小楼的上下楼之间用篾笆隔开,飞溅的砂土、渣滓已在下层堆得小山似的。

自赵师傅发明了这个选毛机,选毛这道工序可谓是省时又省力。过去选毛全靠人工,利用笨重的弹弓完成。弹弓用直径十厘米左右的圆木做成,有两米那么长,绷上一根弦。选毛时,将弹弓吊在一根竹竿上,左手握弓,右手执一木棒槌,利用棒槌上的沟槽拨动弓弦,以此实现羊毛与砂土杂物的分离。

赵师傅叫赵书义,会泽县大桥乡下杨梅山村人。今年六十二岁,是会泽县擀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十五岁跟随大爹学习擀毡技艺,至今已有四十七年,其中一半的时间在走村串寨为村民擀制各类家居毛毡用品。直到1998年才没有出去。

赵师傅拿出一个铜碗,碗边薄得可以做刀片,碗底通了一小洞。赵师傅说:“这碗有一百多岁了,是他二爷爷当年做毡匠时用的。碗底用三颗铆钉铆着。”赵师傅感叹,老辈人的手艺真了不得,三颗铆钉把碗底拼接得平整且滴水不漏。选用铜碗装颜料固然考虑的是它的耐用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会泽铜矿产业的一度兴盛。“铜碗耐用,但不能都用。”赵师傅说黄色颜料就不能用铜碗。铜碗与颜料反应会产生铜锈,使颜料黄不黄、绿不绿。过去用陶碗,现在也用塑料碗。煮毡时也不能用铜锅和铝锅,只能用铁锅,而且要现洗现煮。

擀毡的整套工艺包括选毛、弹毛、铺毛、压毛、洒水、卷帘、踩帘、折边、压角、揉毡、燎毡、煮毡、洗毡、晒毡等工序。其中耗时最多的是揉毡和画毡。赵师傅说:“揉毡要慢,不小心就揉通了,擀毡人的行话是‘耙毡如豆腐’。”一块毡要洒水、卷筒、踩揉,重复十多遍,耗时两个多小时,直到揉出来的水变清,同时将里面不粘合的粗毛挤出。然后打开铺平,用锥子挑出表面的渣滓杂物,用锯片刮洗,再卷起踩揉,直至毛毡变得很硬且周正。

画毡也是一道磨人的工序。首先是颜料的调制。选用上等精面粉,掺清水搅拌均匀。调色更是讲究,深浅浓淡一点都马虎不得。画毡前先用粉笔、尺子、杯子等工具在毛毡上打个印子,再用木杆铜尖的画笔蘸颜料细细涂抹,使颜料浸入毛毡,煮毡时才不会脱落。一块2米×2.2米的床毡要两个人画一天才能完成,毡子上描的图案从“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等传统18朵“老花”,到现在融入念湖仙子——黑颈鹤等现代元素。

在擀毡的一整套工序中,画毡和煮毡两道工序赵师傅都要亲自参与完成,其他工序由工人完成。工人做计件:一个毡包四十元、桌毡八十元、毡褂一百二十元……一个毡包除掉工人们的工钱、烟酒饮食费、原料费,成品利润也就二三十元。赵师傅说:“利润不利润还在其次,主要是要守住这门技艺,不让它失传。”大桥擀毡工艺2013年被列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关于技艺的传承,赵师傅认为,擀毡是一件磨性子的事,要找不怕脏、不怕苦,有耐性,坐得住,钻得进去的年轻人不容易。好在赵师傅的儿子已经掌握了擀毡技艺,儿子说趁现在年轻先出去打拼几年,等赵师傅干不动就回来继承书义毡坊的工作。(王惠琼 王华)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