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曲靖频道 >> 要闻 >> 正文
云南陆良:“一村一品”助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9日 18:09:05  来源: 云南网

陆良县活水乡示范蔬菜种植基地内,蔬菜长势喜人,村民忙着采收蔬菜。活水乡供图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坚持把“一村一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扶贫、实现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的“一村一品”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

  陆良县活水乡有 738 户贫困户因病因残及其他原因致贫,为了能让这些贫困户早日脱贫,活水乡摸清每户实际情况后,进行分类登记,按照贫困程度逐项帮助落实。为了能让贫困村整体脱贫,活水乡编制了产业兴村的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原则,依托资源优势,推进“一村一品”向多元化发展,各个贫困村都已明确了适合自身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确立“山地生态蔬菜、出口创汇蔬菜”产业发展新思路。

  同时,争取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实施面积8500亩,覆盖全乡7个村民委员会16个村民小组2560户8130人;规划水、沟、路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预计新建扩建8500亩蔬菜生产基地,着力打造雨麦红、黑木两个“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目前,活水乡已完成雨麦红山地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主要种植大白菜、生菜、西兰花、娃娃菜等叶菜、花菜系列,先后取得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供港蔬菜备案基地”、“出口蔬菜基地”、GAP四项认证,山地蔬菜品质优、商品性好,产品远销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 。今年将以黑木村委会西兰花、石槽河村委会美人椒等为重点推动项目,下一步着力建设活水村委会、新台子村委会、龙家水塘村委会0.25万亩辣椒等以零星种植为主的山地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在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的同时,“一村一品”也让当地迈出了脱贫的新路子。

陆良县活水乡村民蔬菜大丰收,群众收割忙。活水乡供图

  打响活水“活水土鸡”这个品牌,以“土”为卖点,为群众量身订制发展规划,按照每户1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由村级合作社逐户落实种养地块并进行圈舍改造或场地平整,再由平台公司统一采购鸡苗、蜂箱、能繁母羊、石榴、柿子、花椒树等物资,由农户进行代种养;合作社组织禽、蛋、蜂蜜等土特产品回收;平台公司负责产品分拣、包装和销售。按“一村一品”标准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实现“大而精”,农户用心经营实现“小而专”,让优质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餐馆、大中型企业,按户均养殖30只母鸡,养殖95天后开始产蛋,每月每只鸡产15枚鸡蛋,月收450枚,1.3—1.5元/枚,户均月收入可达600多元。

陆良县活水生态土鸡养殖基地。活水乡供图

  昔日不起眼的农家院落,如今成了农民致富的“增收盆”,村民在精耕细作的院落里尝到了甜头,以大白菜、生菜等叶菜、花菜的庭院经济种植为契机让村民认识到不光大田里有收入,小庭院照样可以做岀大文章。活水乡通过多方整合资金,把全乡范围内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部分边缘户进行了庭院经济发展的规划覆盖,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高质量脱贫。同时组织农业、畜牧、农机等涉农站所,开展“一对多”全程式跟踪服务活动,彻底为贫困户解决种植、养殖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拓宽产业扶贫路子。作为试点之一的圩上村,已实现“庭院经济”对 14户 3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以乡级平台公司为龙头,村级合作社为阵地,每村配备2—3名产业指导员(防疫员从村中选择,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培训和指导),定期开展服务指导,种苗由乡平台公司统一采购供应,产品统一回收、包装、销售 ,外出务工的村民不少都回乡就业,既掌握了种、养植技术,又增加了收入。

  2020年上半年,在全乡47个自然村中选出15个干群发展意愿强的自然村,建成一批“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前不仅路太差,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脚泥,其它配套设施也特别落后,现在好了,喝的是安全水,住的是小洋房,走的是水泥路,用的是放心电,夜晚出行有路灯陪伴,休闲也有了好去处,‘一村一品’产业越做越强,咱家乡越来越美了,咱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每当谈起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活水乡的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纷纷点赞,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偏远落后的活水乡实现了华丽转身。

陆良县活水乡村民在庭院里种植蔬菜。活水乡供图

  贫困户按照不同程度进行分类,依照实际情况助其脱贫,在陆良县活水乡引进的多个产业项目已开始实施,提出“一村一品”的发展道路,努力探索增收新途经即发展庭院经济的新路子,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庭院有效空间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庭院特色种、养殖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门路,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以此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努力让贫困村充分利用产业脱贫,庭院经济促进“一村一品”,己成为活水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云南网通讯员 何玲芬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