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曲靖频道 >> 要闻 >> 正文
曲靖志愿服务形成新风尚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4日 19:30:08  来源: 云南网-曲靖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志愿服务形成新风尚

志愿者教老年人唱歌。

  清晨,沾益玉林广场微风和煦,珠源志愿服务联合会交流活动中心人气很旺,远远就听见一位大爷侃侃而谈,记者好奇寻声而去,只见一群爷爷奶奶坐在临时搭建的简易伞下,3名志愿者正在给3位老人理发,其中一位姓张的志愿者边理发边和大家聊自己做志愿者的经历,引得大家纷纷应和,一派和谐热闹景象。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沾益区珠源志愿服务联合会用真心、动真情,通过点滴善行义举传递爱心,汇集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营造良好的创文氛围,唱响珠源志愿服务品牌。

  点滴善行义举传递爱心

  张有富今年53岁,是凤来社区的一位普通市民。从珠源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以来,他每周周一都与其他四五个志愿者一起,在广场上帮助来往的老人、残疾人以及环卫工人免费理发。“我17岁就理发,养活了一个家, 36岁的时候我生了一场大病,吃药打针都没有见效,最后在朋友的推荐下接触了传统文化,通过调整饮食和日常生活习惯才慢慢地好起来。”张有富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志愿者。“现在每天和那么多志愿者在一起,传递正能量,感觉身边的环境风清气正;做志愿者让我的心胸变得更加宽广,身体更好,家庭关系也特别和谐。”

  市老年公寓院长张卫华说:“我第一次接触珠源志愿服务联合会是为了对接工作,来做志愿者是为了把传统文化带到老年公寓,让交了钱的老人和拿工资的护工都懂得感恩,懂得奉献。”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影响沾益市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志愿者服务精神的感召,积极加入珠源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将爱心的接力棒不断传递下去,奉献你我、温暖他人。

  汇集崇德向善文明新风尚

  从广场放眼望去,“道德模范长廊”的展示牌上,郭明义、杨善洲、邹连康、田庭红等20名道德模范的事迹被一一列举在展板上,他们都是在各个行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这样的集中展示,为市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造型古典的8座展示架诠释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文化内涵,图文并茂的栏目介绍让人过目难忘,时刻提醒着大家“吾日三省吾身”。

  路过的市民告诉记者:“之前在城区经常会看到乱扔垃圾、闯红灯、行人横穿马路等现象。创文工作开展以后这些现象逐渐少了,更多的人会捡起地上的垃圾、礼让他人了。”创文,改变的不仅是城市面貌,更唤醒了人们善良美好的内心。

  走进珠源志愿服务联合会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实践活动的剪影,形式多样的助学、助困、助残、助孤真正实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每月多活动天天有公益”,公益理发、法律咨询、心理咨询、中医养生义诊、免费开锁配钥匙、电影赏析、艺术礼仪培训等志愿服务已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蔡鹏海是沾益区公安分局拘留所的所长,平时负责心里矫正、心理疏通方面的工作,他将传统文化带入到工作中,开展讲座95次,2018年,服务劝导500多人次,最近,一位上访了十多年的上访户在他的劝解开导下终于放下心结。志愿服务在该区已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各阶层人士在实践文明中弘扬了正能量,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新风尚,真正融入在文明实践中。(记者 田梦娜)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